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恻恻的意思、恻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恻恻的解釋

(1).悲痛;凄涼。 漢 揚雄 《太玄·翕》:“翕繳惻惻。” 範望 注:“鳥而失志,故高飛,飛而遇繳,欲去不得,故惻惻也。惻,痛也。” 晉 歐陽建 《臨終詩》:“下顧所憐女,惻惻中心酸。”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一:“死别已吞聲,生别常惻惻。”《花月痕》第四八回:“顧影自憐風惻惻,回頭應惜步珊珊。”

(2).寒冷貌。 宋 周邦彥 《漁家傲》詞:“幾日輕陰寒惻惻,東風急處花成積。” 元 趙孟頫 《絕句》:“春寒惻惻掩重門,金鴨香殘火尚溫。”

(3).懇切。《後漢書·張酺傳》:“ 張酺 前入侍講,屢有諫正,誾誾惻惻,出於誠心,可謂有 史魚 之風矣。” 李賢 注:“惻惻,懇切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恻恻(拼音:cè cè)是漢語中的一個疊音形容詞,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形容悲傷哀痛的樣子

指内心因同情或感傷而産生的深切悲痛之情,常與對他人苦難的憐憫相關。

例證與引用:

杜甫《夢李白》詩:“死别已吞聲,生别常恻恻。”

——刻畫詩人對友人命運的憂懼與悲憫,體現“恻恻”蘊含的哀傷情緒(來源:《全唐詩》)。

文化關聯:

此義項與儒家“恻隱之心”(《孟子·公孫丑上》)一脈相承,強調對他人痛苦的共情能力,是傳統倫理的重要概念(來源: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二、形容寒冷刺骨的感覺

古漢語中引申指肌膚所感的凜冽寒意,側重生理上的冷感。

例證與引用:

王建《送衣曲》:“秋天一夜靜無雲,斷續鴻聲到曉聞。欲寄征衣問消息,居延城外又移軍。”詩中“恻恻”暗含戍邊苦寒之意(來源:《樂府詩集》)。


現代使用與演變

現代漢語中,“恻恻”的寒冷義項已罕見,主要保留于文學語境表達哀傷,如“恻恻輕寒”(秦觀詞)。其情感内涵則融入“恻隱”“凄恻”等複合詞中,延續對悲憫之心的描述(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

“恻恻”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情感或環境狀态,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一、基本含義

恻恻(拼音:cè cè)的基本含義是形容悲傷、悲痛的樣子,常用來表達内心的哀傷或凄涼的情感。例如《詩經》中的“予懷恻隱”即體現了這種情感基調()。

二、引申釋義

  1. 寒冷貌
    在宋代周邦彥的《漁家傲》中,“幾日輕陰寒恻恻”中的“恻恻”被解釋為寒冷的狀态,帶有環境陰冷的意象()。

  2. 懇切
    古代文獻中,“恻恻”還可表示誠懇、懇切的态度,如《說文解字》中提到其形聲字結構“從心則聲”,隱含情感的真摯性()。

三、使用場景

四、字源與結構

“恻”為形聲字,部首為“忄”(心),聲旁為“則”,本義為“痛”(《說文解字》)。其字形演變反映了情感與語言符號的結合()。

如需更深入的語言學分析,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字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鳌頭獨占謗論班治本封補服操舍床屋戳指黜汰大結丹青道終點鐵堆積如山杜口掇掇二會子法風檐刻燭改捐規元顧曲周郞焊鉗含襚好色不淫阖境橫穿紅旭槐夏黃梅季謊言獲麟堆夾纏賤字焦燎節矜結晶體稷壇看馬麗谯鸾殿賣珠美利奴羊毛媚曼面子話七輪扇邛關窮禍羣龍杓窊印樹桄庶隸私善蘇鬼歲豐年稔挑綴聞士卧房無庸置辯狎賞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