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板上钉钉 ”。
“板上砸钉”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该成语强调确定性,适用于正式承诺或已确定的事务场景。需注意与“板上钉钉”的细微差异:“砸钉”更突出动作的决断性,而“钉钉”偏向结果的状态。
《板上砸钉》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指做事情不合适或者做事方法不得当,像是在木板上砸钉子一样,力气白费,效果不好。
这个成语由三个字组成,它们分别是“板”、“上”和“砸钉”。其中,“板”字的部首是“木”,共有8画;“上”字的部首是“一”,共有3画;而“砸钉”中,“砸”字的部首是“石”,共有9画,而“钉”字的部首是“金”,共有8画。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欧阳修的文学家,他在写字楼里敲打铁钉的时候,因为用力过猛,板子被砸破了,铁钉也没钉进去。于是他用了《板上砸钉》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行为愚蠢,教训后人做事要谨慎而有效。
除了简体字之外,繁体字中的“板上砸钉”是「檔上砸釘」。其中,“檔”字的部首是“木”,共有16画,“釘”字的部首是“金”,共有10画。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古代写作“板上砸钉”的成语是「板之上砸一釘」。
这个成语可以用在很多例句中,例如:“他的办法就像是在板上砸钉,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句话意思是说他的做法或方法完全没有效果。
与《板上砸钉》相关的一些组词有:“错上加错”、“杯弓蛇影”等。近义词包括“劳而无功”、“徒劳无益”等,而反义词则是“有的放矢”、“一锤定音”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