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谷去壳之器具,以坚木凿齿为之,形状略似磨。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攻稻》:“凡礱有二种:一用木为之,截木尺许,斲合成大磨形,两扇皆凿纵横斜齿,下合植笋穿贯,上合,空中受穀。木礱攻米二千餘石,其身乃尽。”
“木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方向:
木砻是中国古代用于稻谷脱壳的传统农具,结构与功能类似石磨,但以木材为主要材质。其特点包括:
例句:
“旧时砻坊用木砻代客脱壳,收取加工费。”
部分资料(如)提到“木砻”可形容人“愚笨迟钝”,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方言或特定语境相关。建议优先采用农具释义,若需文学比喻,需结合上下文谨慎使用。
“木砻”更常见的含义是传统脱壳农具,其结构与功能反映了古代农业智慧。如需深入考据,可参考《天工开物》及地方志记载。
《木砻》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首组成:“木”和“砻”。
部首:“木”表示木材或与木材相关事物;“砻”表示磨石。
笔画:整个汉字共有16画。其中,“木”部分为4画,“砻”部分为12画。
《木砻》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方面。它指的是一种用木头制成的研磨工具,通常用于研磨药物。这种工具的形状类似于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石磨。
《木砻》的繁体字为「木米」。
在古代,写成《木砻》的方式略有不同。其中,“木”部分的上方为横折弯钩,“砻”部分的形状比较简化。
1. 医生将草药放到《木砻》中磨成粉末。
2. 这个村庄的老人擅长使用《木砻》研磨草药。
木砻器、木砻杵、木砻盘、木砻磨、木砻匠
木杵、木砧、木囊
石磨、石磨盘、石杵、石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