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避祸患。《三国志·魏志·王修传》:“ 脩 闻 融 有难,夜往奔 融 。贼初发, 融 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 王脩 耳。’”《三国志·魏志·桓阶传》:“太守 孙坚 举 阶 孝廉……会 坚 击 刘表 战死, 阶 冒难诣 表 乞 坚 丧, 表 义而与之。”
“冒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ào nán,其核心含义为“不避祸患”,常用于描述在危险或困境中仍然坚持行动的勇气。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面对危险、灾祸时毫不退缩,主动承担风险。例如《三国志》中记载的两位人物:
语境与用法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历史叙述,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常见于书面语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中,强调“主动承担风险”的义举。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处原文,可参考《三国志》相关篇章或权威词典。
冒难,是一个中文词汇,属于动词类,表示冒着危险或艰难去做某件事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冒难的部首是冫(冰),笔画数为12。
来源:冒难起源于古代汉语,由于人类生活中常常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障碍,因此产生了这个动词词汇来描述冲击困难、勇敢面对艰难的行为。
繁体字:冒難(台湾及香港使用)
古时候汉字写法:冒難(古汉字形),在繁体字中通常会使用“難”字,表示难。
例句:
1. 在未知的丛林中冒难前行,是勇者的品质。
2. 他冒难设立了一家创业公司,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组词:冒险、冒昧、冒犯
近义词:冒险、勇往直前
反义词:避难、回避
白沙山百汰办公綳扒吊拷编剗别籍趁水和泥赤狐戴白答剌孙顶皮儿对膝杜门自絶二伯吠雪讽告分化瓦解忿世嫉俗刚果高古歌词赓韵个展馆选规讽横眉冷眼患咎鹘仑火鸦讲闱剪贴畿服进赴井干竞胜鴂舌乐情连心令箴龙蛇楼松路上民豪木脚道苶靡巧对怯色且犹亲交祇树园屈紒人样子日新月异桑野探阄同质退田顽黠蚿蝝小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