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兵的意思、戍兵的详细解释
戍兵的解释
戍守边疆的士兵。 前蜀 韦庄 《悯耕者》诗:“如今暴骨多於土,犹点乡兵作戍兵。” 宋 曾巩 《请减五路城堡札子》:“臣尝议今之兵,以谓西北之宜,在择将帅;东南之备,在益戍兵。” 清 查慎行 《随猎归途》诗:“官马散随黄犊卧,戍兵秋较老农閒。”
词语分解
- 戍的解释 戍 ù 军队防守:卫戍。戍边。戍守。 笔画数:; 部首:戈; 笔顺编号:
- 兵的解释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
网络扩展解释
“戍兵”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ù bīng,其核心含义是戍守边疆或军事要塞的士兵。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戍”指驻守、防卫(如边疆、关隘等),“兵”即士兵,合称指长期驻扎在边防或战略要地的军队。该词既指士兵群体,也体现其职责属性。
二、字词解析
- “戍”的由来
甲骨文中,“戍”字形似人持戈站立,本义为武装守卫,后引申为驻防行为及驻防士兵的统称。
- “兵”的指向
此处特指承担军事任务的士兵,强调其职业属性。
三、历史背景
- 唐代实例:唐代西州都督府文书记载,戍兵需执行屯田任务,如“柳谷镇兵肆拾人,肆顷(田地)”,体现戍边与生产结合的特点。
- 古诗文用例:
韦庄《悯耕者》中“犹点乡兵作戍兵”,曾巩《请减五路城堡札子》提到“益戍兵”,均反映戍兵在边防体系中的重要性。
四、现代应用
现多用于比喻坚守岗位、忠诚履职的精神,如形容边防战士、特殊行业工作者等群体的奉献。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戍兵制度或具体朝代案例,可参考历史文献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戍兵》是指在边境地区或战争时期担任守卫任务的士兵。下面将分别介绍《戍兵》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形式、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戍兵》的拆分部首是“戈”和“人”,部首“戈”表示与战争相关,部首“人”表示与人有关。它共由12个笔画组成。
来源:
《戍兵》一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这本古代中国的字典中。在古代中国的军事体制中,戍兵是专门派驻在边境地区的士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卫边疆免受外敌侵犯。
繁体形式:
《戍兵》的繁体形式为「戍兵」。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戍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它的字形是由“⺙”和“殳”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表示刀枪等兵器,“殳”表示执持兵器的手。所以,古汉字戍字的形状是执持兵器的手握持刀枪的形态。
例句:
1. 他曾是一名勇敢的戍兵,守护着国家的边疆。
2. 那位戍兵在黑夜中默默地巡逻,保证了边境的安全。
组词:
与《戍兵》相关的组词有:戍卒、戍守、戍边等。
近义词:
与《戍兵》意义接近的词语有:防卫军、士兵、哨兵等。
反义词:
与《戍兵》意义相反的词语有:侵略者、敌人、侵入者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戍兵》是指在战争或边境地区担任守卫任务的士兵。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是“戈”和“人”,形态古老的汉字写法中由“⺙”和“殳”两个部分组成。繁体形式为「戍兵」。在句子中的用法和与之相关的词汇也有所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