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九的意思、三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九的解释

(1).指三公九卿。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宦者夺人主之威,三九死庸竖之手。” 宋 范成大 《再次韵呈宗伟温伯》:“行当侍紫极,槐棘位三九。”

(2).指韭葅、生韭等三种韭菜。“九”为“韭”的谐音。喻清贫。 宋 苏轼 《后杞菊赋》:“ 何侯 方丈, 庾郎 三九。” 宋 刘子翚 《咏韭》诗:“肉食嘲三九,终怜气韵清。”

(3).即三九天。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一:“至后九九气,谚云: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 清 黄景仁 《如梦令·晓遇》词:“寒否寒否,刚是昨宵三九。” 鲁光 《中国姑娘》:“她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成千上万次地挥动长臂苦练枯燥乏味的基本功。”

(4).三九相乘,谓二十七。《宋史·礼志二》:“﹝郊坛﹞,三成用三九之数,广二十七丈。”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九”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气候意义(主要含义)

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19天至第27天。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民间有“冷在三九”的俗语。数九计算方法为:

二、文化内涵

  1. 农事指导:提醒农民做好防寒措施,保护农作物和牲畜。
  2. 养生传统:民间有“冬补三九”的养生习俗,通过食疗增强体质。
  3. 谚语载体:衍生出“三九四九冰上走”“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等经典谚语。

三、其他古义

  1. 官职代称:古代指三公九卿(高级官员),见于《抱朴子》等典籍。
  2. 谐音双关:以韭菜的“九”谐音表达清贫之意,如苏轼《后杞菊赋》中典故。

补充说明

现代使用中,“三九”主要指气候概念,其他古义已较少使用。如需了解具体日期的三九时间,可通过冬至日推算,例如2025年冬至为12月21日,则三九为1月8日-16日。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九是什么意思

“三九”是指寒冷的冬天,特指寒冷的三个九重天。九天分为三级,每一级为九天,因此称为“三九”。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冬季寒冷的天气。

三九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九这个词拆分后的部首是“一”和“乙”,共有两个笔画。

三九的来源

“三九”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据考证是从中国古代天文观测和阴阳五行学说中衍生而来的。在古代,人们根据天文观测和气候变化来划分季节,将农历十一、十二月和随后的农历正月称为“三九”。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寒冷的北风开始盛行,气温急剧下降,天气非常寒冷。

三九的繁体

三九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三九」。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三九的字形有所不同。它的偏旁部首为“冫”,表示寒冷的意象。在古代的字典和文献中,三九的字形是由“十”和“丸”组合而成。

三九的例句

1. 这几天气温骤降,真是三九天了。

2. 三九的气温让人不敢出门。

3. 雪花纷飞的三九寒冷让人想起家中的暖炉。

组词

寒冷、天气、冬天、气候、气温、北风

近义词

寒冷、严寒、冰冷、冻

反义词

暖和、炎热、夏季、热浪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