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惟谨的意思、奉命惟谨的详细解释
奉命惟谨的解释
犹言唯命是从。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明 李东阳 《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 东阳 皆奉命惟谨。”《文明小史》第二五回:“他向来未遇名师指教,今得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新理,那有不服的道理?自然奉命惟谨了。”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 李斯 、 夏无且 及卫士长等均奉命惟谨。”
词语分解
- 奉命的解释 ∶被命令,被要求那个士兵奉命应在上午返回 ∶接受命令,遵守命令奉命出发肃请得奉命吊 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资治通鉴》尝奉命至金陵。;;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详细解释.接受使命;遵命。
- 惟谨的解释 谨慎小心。 宋 岳珂 《桯史·成都贡院》:“ 成都 新繁 ,有藏 艺祖 御容者,莫知始何年,令长交事匱护,畀付惟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况且平时奉法惟谨,放心得下惯了。”
网络扩展解释
奉命惟谨(或写作“奉命唯谨”)是一个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严格服从命令、谨慎行事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理解:接受命令(“奉命”)后,始终保持谨慎(“惟/唯谨”)。“惟”与“唯”在此处通用,表示“只有、必须”,强调对命令的绝对遵从。
- 引申义:形容执行命令时一丝不苟,不敢有丝毫违背或疏忽。
二、出处与用法
- 最早记载:
明代李东阳在《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中写道:“东阳皆奉命惟谨”,意为李东阳严格遵从命令行事。
- 其他文献:
明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五也使用“奉命唯谨”:“诸官奉命唯谨”。
三、语法与结构
- 结构类型:偏正式成语,前半部分“奉命”为动作,后半部分“惟/唯谨”说明执行方式。
- 语法功能:通常作谓语,如:“下属均奉命惟谨”。
- 感情色彩:中性词,既可褒扬尽职,也可隐含机械执行的含义。
四、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
唯命是从、谨小慎微。
区别:“奉命惟谨”更强调执行命令时的谨慎态度,而“唯命是从”侧重无条件的服从。
五、应用示例
- 郭沫若《高渐离》:
“李斯、夏无且及卫士长等均奉命惟谨”,描述秦朝官员对秦始皇命令的严格遵从。
六、注意事项
- 写法差异:古籍中“惟”与“唯”常通用,现代使用两者均可,但需注意引文出处中的用字。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演变或具体语境用法,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奉命惟谨(fèng mìng wéi jǐn)是一个汉语词组,意思是遵守命令并非常谨慎小心。它由两个字组成,可拆分为“奉”和“命惟谨”。下面是关于这个词组的一些详细信息:
部首和笔画:
- “奉”字的部首是奐,它表示了人的意思。它共有8笔。
- “命”字的部首是口,代表了嘴巴的意思。它共有5笔。
- “惟”字的部首是心,表示心的意思。它共有11笔。
- “谨”字的部首是讠,表示说话的意思。它共有9笔。
来源:
奉命惟谨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文献和典籍中,被广泛运用于古代官场和礼仪文化。它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行为准则,寓意着对上级的尊重、遵守命令并以谨慎的态度去执行。
繁体:
奉命惟謹是《奉命惟谨》的繁体写法,它与简体字在意思上没有区别,只是书写形式不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奉命惟谨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体意义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书写规范逐渐统一化,所以现在也多以现代标准书写为准。
例句:
1. 作为一名好士兵,我们应该奉命惟谨,尽职尽责。
2. 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奉命惟谨的态度,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组词:
- 奉行:遵循、执行。例如:“奉行正道,绝不走偏。”
- 惟命:唯命是从、完全听从命令。例如:“他对上级的命令总是惟命若听。”
近义词:
- 遵命:遵守命令。例如:“他始终遵命执行上级的指示。”
- 忠诚:忠心耿耿。例如:“他对组织忠诚,始终对工作尽心尽力。”
反义词:
- 违命:不遵守命令。例如:“他违背了上级的指令,导致任务失败。”
- 不慎:不小心、疏忽。例如:“他因为不慎而发生了意外。”
别人正在浏览...
碍事阿姊蚌蠃扁毛畜生部署冲紧抽陀螺单綫联系吊环炖肉遁志二根法派俸秩分时计算机扶挽扶证恭谨广场滚牌军孤斟亨运呴谕貛儿监奴荐飨交唱绞痛郊畛极駡絶迹峻阻开膛锟吾理楫飂冽明示敏慧沐露梳风恁样拼伙破斧缺斨乾蛋穷凶极恶秋怨气踰霄汉染草遶身三坟少嫩身无长处十四楼署理陶暑庭辩通贡寤寐午桥庄霞绡席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