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尪顿的意思、尪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尪顿的解释

亦作“尩顿”。亦作“尫顿”。1.衰病困顿。《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詔书问 青州 刺史 程喜 :‘ 寧 为守节高乎,审老疾尩顿邪?’”

(2).指衰病困顿之身。《宋书·范晔传》:“輒督厉尫顿,死而后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尪顿"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身体衰弱疲惫、困顿萎靡的状态,常用来形容人因疾病、劳累或精神打击而呈现的虚弱憔悴之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用例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尪(wāng)
    • 本义指瘦弱、骨骼弯曲(如驼背),引申为孱弱多病。《说文解字》释为"跛,曲胫也",后泛指病弱之态。
  2. 顿(dùn)
    • 此处取困顿、疲弊之义,如《汉书》"士卒疲顿"指士兵劳累不堪。

二字合成"尪顿",强调因身心损耗导致的极度衰弱状态,含怜悯之意。


二、古籍典例

  1. 《晋书·王濬传》

    "时吴郡有徐馥者,亦以尪顿著闻。"

    • 描述徐馥因体弱多病而闻名,凸显"尪顿"指长期病弱导致的萎靡。

      (来源:《晋书》卷四十二)

  2.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裴松之注

    "臣尪顿弥留,气息仅属。"

    • 此处为臣子自陈病重濒危,形容气息奄奄、生命垂危之状。

      (来源:《三国志》卷十一注引《魏略》)


三、近义词辨析


四、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文言遗存,现代汉语极少使用,多见于研究古籍或文学创作。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可选用"羸弱""憔悴""病骨支离"等替代词。

(古籍来源依据: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

网络扩展解释

“尪顿”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词义
    指衰病困顿的状态,或代指处于此状态的躯体。其中“尪”原指骨骼弯曲的疾病(如《吕氏春秋》中“突胸仰向疾”),引申为瘦弱、憔悴;“顿”则强调困苦、疲弊,组合后强化了病弱与困苦的双重含义。

  2. 用法与变体

    • 作形容词:描述人因疾病或虚弱而陷入困顿,如《三国志》中“审老疾尩顿”。
    • 作名词:指代病弱之身,如“尪顿之躯”。
    • 存在异体写法“尩顿”“尫顿”,但意义相同。
  3. 文献例证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以“尪羸而寿考”对比“盛壮而暴亡”,侧面印证“尪”与虚弱相关的语境。

  4. 现代适用性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献或特定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可借以形容极度衰弱、生活困窘的状态。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古籍用例或字形演变,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摆触笔致不双姹紫嫣红谶文车栈齿弊舌存醇风东不訾风月抚缶浮淖冈岭狗刮头狗续侯冠瞽谈好缺化蝶怀玉画论回头见昏谬坚陈涧隈开扩兰芷老红雷焕留剑林菁留底戾行轮车轮齿露水姻缘冒锋没准儿纳石失蹑手蹑脚宁底暖忽忽殴作辟尘撇烈切论怯怯痴痴秋千柔腴上烈石留黄绶草同疾婉容委杖问经夏虫朝菌遐略象说掀豗熙德之歌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