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昭公十三年》:“初, 共王 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於羣望,而祈曰:‘请神择於五人者,使主社稷。’乃徧以璧见於羣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 巴姬 密埋璧於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 平王 弱,抱而入,再拜,皆厌纽。” 杨伯峻 注:“厌同压。压纽即当璧。”后以“当璧”喻立为国君之兆。《魏书·肃宗纪》:“皇曾孙故 临洮王 寳暉 世子 釗 ,体自 高祖 ,天表卓异,大行平日养爱特深,义齐若子,事符当璧。”《北齐书·幼主纪》:“ 文宣 因累世之资,膺乐推之会,地居当璧,遂迁 魏 鼎。” 唐 元稹 《楚歌》之一:“ 楚 人千万户,生死繫时君。当璧便为嗣,贤愚安可分。”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当璧辞真王,累疏诚恳惻。”亦指继承帝位。《宋书·萧惠开传》:“ 湘东 太祖 之昭, 晋 安世祖 之穆,其於当璧,并无不可。”《梁书·元帝纪》:“吾尝梦主上遍见诸子,至 湘东王 ,手脱帽授之。此人后必当璧,卿其行乎!”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荣 为盟主, 穆 亦拜 荣 ,於是密议长君诸王之中,不知谁应当璧。”
“当璧”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释:
典故出处
该词出自《左传·昭公十十三》。春秋时期,楚共王因未定继承人,将玉璧埋于宗庙,命五位宠子依次跪拜,并约定“当璧而拜者”为神明所选之人。最终幼子(楚平王)因年幼被抱入拜时,身体恰好压在玉璧上,被视为天意所归的继位者。
字面与引申义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细节,可参考《左传》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
当璧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放在磨盘上磨碎的石璧。这个词比喻对人的压力或考验。它常常指代一种压力或挑战,需要通过努力去应对和解决。
拆分部首和笔画:当璧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竹字旁)和⺻(玉字旁),其中⺮是左边的部首,⺻是右边的部首。它的总共有15画。
来源:当璧是一个古代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原文是:“是时,人皆长命百岁,势盛於世,使播大玉於磨盘,求当磨不得名者。”意思是古人把大玉放在磨盘上磨碎,寓意着要当璧者很难找到。
繁体:当璧的繁体字是「當璧」,它在中文的繁体字书写中使用。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所以当璧也可以出现不同的写法。其中一种古时候的写法是「當壁」,它是用「壁」字代替「璧」字的写法,但意思相同。
例句:1. 面对重大挑战,他像当璧一般坚韧而不屈。
2. 她在压力下展现出了如当璧一般的坚强品质。
当璧不常被用于组词,因为它本身已经是一个完整的词语。但可以将它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例如:当璧虎符(指为当璧作为信物的虎符)。
近义词:同义词可以根据上下文选择使用,有时无法找到确切的近义词。然而,你可以使用与当璧相关的词汇,如应对、面对、克服等。
反义词:反义词表示相反的意思,与当璧相反的词可能是成功、获得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