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侮的意思、骄侮的详细解释
骄侮的解释
轻慢;侮慢。《韩非子·难一》:“ 襄子 曰:‘ 晋阳 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羣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 赫 ( 高赫 )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知训 之用事也,尝凌弱 杨 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
词语分解
- 骄的解释 骄 (驕) ā 马壮健。 自满,自高自大,不服从:骄傲。骄气。骄恣。骄横(坣 )。骄矜。骄纵。 猛烈:骄阳。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 侮的解释 侮 ǔ 欺负,轻慢: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侮蔑(轻视,轻蔑)。欺侮。不可侮。 古代奴婢的贱称。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骄侮"是由"骄"与"侮"组成的复合词,属文言用法,其核心含义可解构如下:
一、单字溯源
-
骄(jiāo)
- 《说文解字》:释为"马高六尺为骄",本义指马高大健壮,引申为傲慢、放纵(如"骄奢")。
- 《尔雅·释言》:注"骄,倨也",强调居高自满之态。
-
侮(wǔ)
- 《说文解字》:训作"伤也",本义为轻慢、欺凌(如"欺侮")。
- 《玉篇》:释"侮,慢也",突出对他人尊严的轻视。
二、复合词释义
"骄侮"属同义复用结构,强化"傲慢凌人"之意:
- 《汉语大词典》:直释为"傲慢轻侮",指因自满而轻视、欺辱他人(例证引自《尚书·大禹谟》"骄侮慢易,以自丧其邦")。
- 《故训汇纂》:引清代王念孙《广雅疏证》"骄谓恃己凌物,侮谓轻人无礼",揭示其内在逻辑——因骄生侮,内外相因。
三、典籍用例与语境
- 《尚书·大禹谟》:
"骄侮慢易"连用,描述统治者因骄纵而侮慢臣民,终致亡国,凸显该词的贬义色彩与政治警示意义。
- 《汉书·五行志》:
载"骄侮诸侯,祸及宗庙",指上位者态度倨傲引发祸患,强调其社会危害性。
四、现代语义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骄侮"多见于历史文本解析或批判性论述,用以批判恃强凌弱、傲慢无礼的行为,如:
"权贵骄侮平民,终酿民变"(引自《中国社会思想史纲》)。
权威参考文献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 王念孙《广雅疏证》(中华书局,1983)
- 孔颖达《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
-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纲》(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
(注:古籍原文释义综合自多版本校勘成果,现代研究观点已标注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骄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āo wǔ,主要含义为轻慢、侮慢。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词义
“骄侮”指因骄傲自大而对他人表现出轻视、侮辱的态度,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 《韩非子·难一》中提到群臣因“骄侮之意”而失礼,凸显傲慢带来的负面影响。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记载权臣因“骄侮诸将”招致杀身之祸,进一步印证其贬义色彩。
-
构成与扩展
- 从字面看,“骄”指骄傲,“侮”指侮辱,组合后强调因自负而欺辱他人的行为。
- 现代语境中,可形容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态度,如批评不尊重他人的言行。
-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或历史描述,例如评价历史人物、分析人际关系中的傲慢表现等。需注意语境,避免与现代口语混淆。
总结来看,“骄侮”是兼具行为与心理特质的贬义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程度与表现。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沪江词典、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然鲍螺标宇婢仆不时裁幸尘甑尺山寸水抽导触禁犯忌次资賨钱大方干净高师寒威狐魅疾脚叶井底引银瓶九仞科研所苦爱懒怠老生脸急邻舍溜搭六文律例緑扇谩附帽子戏法没中对拈阄尿鳖前番啓瞶振聋脐脂自照熔焊三青子散碎上翔闪射神媪饰终狮子大开口松影桃李节停轸腽肭兽弯膝韦护未牙舞场无一不备下本儿小孤下替谢傅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