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缞帻的意思、缞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缞帻的解释

丧服。粗麻布制的头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佚文:“ 陆云 好笑,尝著縗幘上船,因水中自见其影,便大笑不能已,几落水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缞帻是古代丧礼服饰中的专用组合,由“缞”和“帻”两部分构成。其中“缞”(同“縗”)指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上衣,多披于胸前,象征哀悼;而“帻”为覆盖头部的巾冠,丧礼中采用未经染色的素麻制成,称为“丧帻”。二者结合后,“缞帻”特指服丧期间穿戴的整套衣冠,属于中国古代五服制度中“斩衰”等级的服饰标志。

据《仪礼·丧服》记载,缞帻的形制与穿戴规范具有严格等级性:斩衰用最粗生麻布制成,边缘不缝缉,配三升麻布丧帻;齐衰则用稍细熟麻布,配六升布帻。这种服饰制度自周代延续至明清,成为区分亲疏尊卑的重要礼仪符号。在《后汉书·舆服志》中,更明确将缞帻列为官吏守丧期间的法定着装。

注:文献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三礼名物通释》(江苏古籍出版社)等权威辞书,因古籍原文无网络公开链接,此处标注纸质出版物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缞帻”是一个由“缞”和“帻”组成的古代汉语词汇,需拆解分析:

1. 缞(cuī)
指古代丧服中的粗麻布衣,属“五服”制度中的一种。根据《仪礼》记载,丧服按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其中“斩衰”是最重的丧服,用极粗的生麻布制成,不缝边,服期三年,用于子女为父、妻为夫等场合。

2. 帻(zé)
古代男子包裹头发的头巾,最初为平民所用,后逐渐被上层阶级采用。帻的形制多样,如平顶的“平上帻”、前高后低的“介帻”等,材质从布帛到麻葛不等。

组合含义
“缞帻”可能指丧礼中与缞服配套使用的麻制头巾,属丧服系统的一部分。古代丧礼对服饰有严格规定,头部装束需与衣服材质、颜色一致,以示哀悼等级。例如,《礼记》中提到“丧冠不緌”,即丧冠不用缨带,体现庄重。

注意
该词属生僻词汇,未见于常见古籍或现代词典,推测为特定文献或语境中的组合用法。若需更精准解释,建议提供上下文或查阅《仪礼》《礼记》等礼制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熬姜呷醋阿桡班丝布不解蚕莓传继出王村朴黨禍大絃的是丢眼色独竖一帜读者发麪富贵显荣橄榄球高压楔更年期梗顽歌舞伎工银瓜衍之赏贵品桂鱼顾租还形烛和熟鸿私毁于一旦角持骄物赍祓计谋津费来回来去两鼠斗穴溜滑流泉论疏緑熊席嵲屼谱纪潜鹄鹊声羣见容成子三闾大夫山长慎脩身尤师兵十二表法妥尸王豹下得下僚罅穴系表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