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脩的意思、慎脩的详细解释
慎脩的解释
见“ 慎修 ”。 谨慎修行。
词语分解
- 慎的解释 慎 è 小心,当心:谨慎。不慎。慎重(恘 )。慎言。慎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姓。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脩的解释 脩 ū 同“修”。 干肉:“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 旧时指教学的酬金:束脩。脩金。 干枯。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慎脩”的汉语词典释义
“慎脩”是由“慎”与“脩”组成的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谨慎修身,注重品德修养。以下从字义、典籍用例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单字释义
-
慎(shèn)
- 本义:小心、慎重。《说文解字》释为“谨也”,强调言行需自我约束,避免轻率。
- 引申义: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准则,如《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
-
脩(xiū)
- 本义:通“修”,指整治、修养。《说文解字》注“饰也”,引申为品德与学识的完善。
- 特殊用法:古籍中多与修身相关,如《礼记·大学》“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复合词“慎脩”的典籍用例
-
儒家修身观
“慎脩”强调通过谨慎言行实现道德提升。如《尚书·皋陶谟》载:“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孔颖达疏解为“慎脩俭德,谋长世之策”, 指向以节俭之德修身方能长远。
-
理学阐释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释“慎独”时,关联“慎脩”内涵:“人所不知而己独知处,即是慎脩功夫”, 主张在独处时更需严谨修身。
-
史书中的实践
《后汉书·班彪传》评史家品德:“慎脩所志,守道不违”, 赞誉其恪守修养初心。
三、文化内涵与演变
- 伦理指向:融合“慎”的自我监督与“脩”的积极完善,体现儒家“内省修身”的伦理要求。
- 现代使用:当代语境中多见于文言研究或品德教育,如引用“君子慎脩以立身”(《荀子》佚文)。
权威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点校本),“慎”“脩”字条释义。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中华书局,2011年。
- 《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 《后汉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版),中华书局,2015年。
网络扩展解释
“慎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使用场景如下:
基本解释
“慎脩”是“慎修”的异体写法,意为谨慎修行,强调通过自我约束和修养来提升品德与行为。其中:
- “慎”:表示谨慎、小心,体现对自身言行的重视。
- “脩”(通“修”):指修整、修行,涵盖品德、学问或技艺的完善过程。
古籍出处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尚书·皋陶谟》:“慎厥身修,思永”(意为谨慎修养自身,谋求长远之道),后汉代班固《答宾戏》及唐代元稹的制书中均有引用,强调个人修身的持久性。
使用场景
- 品德修养:如个人注重道德自律,如“慎脩其身”。
- 学术或技艺精进:适用于学者、艺术家等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
- 传统语境:现代更多用于古文研究或文学创作中。
相关词汇
- 近义词:慎行、修身养性、克己复礼。
- 反义词:恣意妄为、放任自流。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尚书》或汉代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拜倒誖语辨絜儳妇唱叛车船费惩创的语地震学动能遁世絶俗独醉耳掴子儿子恶实蜚云冯迟伉爽鼓架害想豪幸火炙斝耳见物不见人浇沥机骇金鸡步帐近密克膝龙台孟享木强年数杻械碰杯琼浆金液奇卓叡才入乡随俗慎墨试播释侣属稾树柯坦承挑幺挑六题扇拓弛万苦千辛维娄濊貉塕薆无颠无倒五凤楼相庄如宾闲练线性代数先猷闲者小受大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