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祓除秽恶。《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有不得已见之者,皆先令沐浴齎祓,然后见。” 胡三省 注:“祓,祓除秽恶也。”
“赍祓”一词在常规汉语词典及文献中未见明确记载,可能是生僻组合或存在书写误差。以下为单字解析及合理推测:
1. 单字释义
赍(jī):
① 携带、持送(如“赍持”);
② 怀着(如“赍恨”);
③ 古指旅人携带物资或赠予财物(如《周礼》中“赍盗粮”)。
祓(fú):
① 古代除灾祈福的仪式(如“祓除”);
② 清除、洗去(如“祓濯”);
③ 地名用字(如“祓水”)。
2. 组合推测
若为合成词,可能有两种含义:
建议:
① 确认是否为“赍发(jī fā)”(指资助、派遣,如《水浒传》中“赍发盘缠”);
② 检查上下文是否涉及特定典籍或方言,以便进一步考证。
赍祓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赍”和“祓”两个字组成。
赍(jī)的部首是贝,总共有7个笔画。
祓(fú)的部首是示,总共有9个笔画。
《赍祓》在《尔雅·释诂》中解释为“驱使恶鬼”,以及《论衡·封禅论》中描述的神职人员的职责。
赍祓的繁体字为「賫祓」。
在古代,赍祓的写法有所变化。例如,赍在金文中写作“卩攵”,祓在金文中写作“示巾”。
1. 他受命赍祓,以求安抚恶鬼。
2. 在古代,赍祓是一项重要的仪式活动。
赍祓没有特定的组词形式,它更常用于独立使用。
赍祓的近义词包括驱除恶鬼、驱逐邪灵。
赍祓的反义词是留存邪恶、容忍邪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