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歌舞伎的意思、歌舞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歌舞伎的解释

(1).歌女,舞女。《新唐书·河间王孝恭传》:“后房歌舞伎百餘。”

(2). 日本 的一种民族戏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歌舞伎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其名称由“歌(か)”“舞(まい)”“伎(ぎ)”三部分组成,分别对应音乐、舞蹈与表演技艺的融合。根据《日本传统艺术大辞典》记载,歌舞伎起源于江户时代初期(17世纪初),最初由出云阿国创立的“阿国歌舞伎”发展而来,后经演变形成以男性演员为中心的“野郎歌舞伎”,并确立程式化的表演体系。

从艺术特征看,歌舞伎包含三大核心元素:一是“隈取”(脸谱),通过夸张的妆容表现人物性格;二是“見得”(静态造型),演员在情绪高潮时摆出雕塑般的姿势;三是“三味线”伴奏与“长呗”唱腔的配合。日本国立剧场研究指出,这种“视觉与听觉的立体化表达”使其区别于能乐、文乐等其他传统艺能。

角色体系主要分为“立役”(男性角色)、“女方”(女性角色)和“道化方”(滑稽角色)。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女性角色均由男性“女形”演员扮演,这一传统自1629年幕府禁止女演员登台后延续至今,成为重要文化特征。据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考证,现代歌舞伎保留着《忠臣藏》《义经千本樱》等18世纪传承的经典剧目。

2005年,歌舞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历史价值与艺术成就获得国际认可。日本文化厅数据显示,全国现有五大传统剧团,每年在歌舞伎座、国立剧场等专用剧场演出超500场,通过“スーパー歌舞伎”等创新形式持续吸引年轻观众。

网络扩展解释

歌舞伎是日本传统戏剧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其名称和内涵具有以下特点:

  1. 词源与含义
    “歌舞伎”三字为汉字借用,原词在日语中发音为“kabuki”。名称源自“傾く”(kabuku),意为“前卫、特立独行”,后雅化为“歌(音乐)”“舞(舞蹈)”“伎(技艺)”的组合。这一命名体现了其综合性的艺术特征,即融合音乐、舞蹈与表演技巧。

  2. 历史演变

    • 起源:17世纪初江户时代,由女性表演者出云阿国开创,初期被称为“女歌舞伎”,后因社会规范限制改为全男性演员制。
    • 发展:1600年后逐渐成熟,形成固定剧种,并与能乐、狂言并列为日本三大传统戏剧。
  3. 艺术特色

    • 表演形式:演员仅通过动作和台词表演,歌唱部分由后台伴奏者完成。
    • 角色特征:男性演员需掌握“女形”(男扮女装)技巧,妆容夸张,服饰华丽。
    • 舞台设计:使用旋转舞台、升降装置等精巧机械,增强视觉效果。
  4. 文化地位
    歌舞伎被日本政府列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产”,2005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表演形式至今仍活跃于现代舞台,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注:如需更详细的历史剧目或表演流派信息,可参考日本国立剧场等权威机构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蛩百化拜节拨乱反治不絶若线潮涛吵殃子楚人一炬雌守村箫社鼓道举断壁残璋恩旨藩服分势愤悒膏脣拭舌割面阁气观俗黑白月黑天白日呵吓皇眷还珠回肠寸断混蒙骄贵静堂禁塞积微致著纪载科幻夸强道会苦笋老家儿灵粮刘根历子落胆鲁雉盲汤慢慢门扣泥中刺倾意器制认色容态帅尔四郭泗洟填馅痛駡鏄铫拖肠王八猥烦无父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