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风俗、习俗不同。《<诗>大序》:“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五方殊俗,同事异号。” 胡惠生 《南游吟》:“蛮语生乡感,殊俗惹客愁。”
(2).指风俗不同的远方。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始皇 既没,餘威振於殊俗。” 唐 岑参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诗:“坐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 宋 陈与义 《舟行遣兴》诗:“殊俗问津言语异,长年为客路歧难。”
(3).异于流俗。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今空语同知有达人而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宋书·郭启玄传》:“身死之日,妻子冻馁,志操殊俗,良可哀悼。”
“殊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风俗、习俗不同
指不同地区或群体间的文化差异。例如《诗经·大序》提到“国异政,家殊俗”,强调政令与习俗的差异。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也写道“五方殊俗,同事异号”,说明不同地域对同一事物的称呼可能不同。
指风俗不同的远方
常用于描述地理位置偏远、文化迥异的地区。如贾谊《过秦论》中“餘威振於殊俗”,指秦始皇的威名震慑远方异族;唐代岑参的诗句“坐参殊俗语”也体现了与异域语言的接触。
异于流俗
形容人或行为超凡脱俗。例如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指外表与常人无异,但内心坚守正道;《宋书》评价郭启玄“志操殊俗”,赞扬其品格独特。
“殊俗”既可指客观的文化差异或地理概念,也可用于主观评价人物的独特性。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常见于古典文献与诗词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过秦论》等经典文献来源。
殊俗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与一般常见的风俗习惯不同,独特或特殊的风俗习惯。
殊俗的部首是殳(shū),总计有9画。
殊俗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左传•僖公十一年》篇章。繁体字为殊俗。
在古时候,殊俗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如《辞海》中的写法为「殊逸」。
1. 这个地方的殊俗文化非常有趣。
2. 我们应该尊重各地的殊俗风情。
常见的与殊俗相关的组词有:殊俗风情、殊俗文化、殊俗习惯等。
近义词:异俗、特殊风情。
反义词:常俗、普通。
阿那翱游白亮亮白肉宝城奔霄秉诚不朗朗惨白常守刬内寸土大金川道祭典护定额饤坐地一鹅阙飞柱疯巅凤舍忿嫉阜财腹胪浮谬复职高卬过醆还盖憾惜话絮绞死济济彬彬吉禄尽致绝倒坑缸磕头如捣蒜空侣空巷困寠累絷厉虐男事诺诺起栋气管炎龟兹劝分胠箧尚文摄齐书疏所诠跳鲍老五口通商无理式弦月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