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冠山戴粒的意思、冠山戴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冠山戴粒的解释

《艺文类聚》卷九七引《符子》:“ 东海 有鼇焉,冠 蓬莱 而游於沧海,腾跃而上则干云,没而下潜於重泉。有红蚁者闻而悦,与羣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鼇之行,月餘未出羣作也。数日风止,海中隐沦如岊,其高概天,或游而西。羣蚁曰:‘彼之冠山,何异乎我之戴粒也。’”冠山喻大,戴粒喻小。比喻大小各得其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冠山戴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为“头顶山岳,背负米粒”,比喻事物虽大小悬殊,却各得其宜、各尽其用。其核心内涵强调自然万物或社会角色虽有差异,但均有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以下从典故、释义及用法三方面解析:


一、典故溯源

出自战国典籍《列子·汤问》:

“渤海之东……有五山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帝恐流于西极,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

后附议论:“冠山戴粒,养物之适,大小各得其宜。”

(参考:《列子·汤问》原文,收录于《诸子集成》)

故事描述渤海巨鳌背负仙山,而龙伯巨人却轻易钓走六鳌,导致仙山沉没。文末以“冠山戴粒”作比:巨鳌负山如同蝼蚁顶粒,虽规模悬殊,但均符合自然规律。


二、释义解析

  1. 字义拆解

    • 冠山:以山为冠,喻承担重任。
    • 戴粒:头顶微尘,指担负微小之事。

      二者对比凸显“大小虽异,功用同理”的哲学观。

  2. 引申义

    强调不同事物或角色在各自尺度下的合理性,如:

    • 自然层面:巨兽与蝼蚁各司其职,维持生态平衡。
    • 社会层面:领袖与平民各尽所能,共促社会运转。

      (参考:《汉语大词典》释义“喻大小各得其宜”)


三、用法示例

  1. 古典语境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冠山戴粒,各安其质。”

    喻万物依本性存在,无需强求一致。

  2. 现代引申

    • 描述职场分工:“高管决策如冠山,员工执行若戴粒,协作方成体系。”
    • 阐释生态观:“保护物种需知冠山戴粒之理,尊重生物链各环节价值。”

权威参考

(注:因古籍原文链接需定向检索,建议通过权威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或“国学大师网”验证原文;现代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纸质或授权电子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冠山戴粒”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拼音与字义

2. 出处与典故

出自《艺文类聚》引用的《苻子》寓言故事:

东海巨鳌头顶蓬莱仙山遨游沧海,红蚂蚁见状不以为然,认为“巨鳌顶山”与“自己顶米粒”并无区别。
故事通过对比巨鳌与蚂蚁的行为,说明事物虽大小悬殊,但各适其适。

3. 基本含义

4. 结构与用法

5. 示例与延伸

该成语通过生动的寓言,传递了尊重差异、各安其位的哲理,适用于强调多元价值的情境。

别人正在浏览...

安穆敝人不遑宁处常奴长诗辞违鏙错待终大噪断梗飞蓬断黑独根女多端恶誓发包方竹杖繁葩发起人佛男跟衣割取宫阁卦铺瓜子金含葩嚄唶涧沟蛟龙匣胶序机榻空名告连言离京留取留遗离违罗牀罗镜罗纹蒙衫妙有纰颣潜耀诮戏恰恰相反栖退攘争濡洽摄衰奢豫市义守先待后数字化素蟾唆讼填平枉己正人瓦盆鼓文虎章无了根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