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玉兔的影子。即月亮上的阴影。 唐 卢照邻 《江中望月》诗:“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元 萨都剌 《谢人惠木犀》诗:“夜月不留藏兔影,秋风失却挂蟾枝。”
(2).指月影。 唐 黄滔 《课虚责有赋》:“故其越兔影,迈乌光,向无声无臭之间,陶开品汇,於出鬼入神之际,定作圆方。” 明 刘基 《摸鱼儿》词:“新凉夜,兔影澄清汉渚。寥寥鸿雁飞度。”
“兔影”是一个具有古典文学意象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月面阴影的具象化表达 指古代传说中月亮表面阴影被想象成玉兔的形状,如中唐代卢照邻《江中望月》的"沉钩摇兔影",即通过渔钩与月影的互动描写月夜景象。
月亮的代称 在元代萨都剌《谢人惠木犀》"夜月不留藏兔影"中,诗人用"兔影"直接指代月亮本身,这种借代手法常见于古典诗词。
作为月光投影的意象,如黄滔《课虚责有赋》中"越兔影"描述月光移动,常被用于营造清冷幽寂的意境。唐代韦琮《月明星稀赋》"兔影高辉"更将月影升华为哲学意象。
该词源自"玉兔捣药"的古老传说,古人通过观察月面阴影,将神话想象与自然现象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月文化符号体系。
建议结合具体文学作品分析其意象运用,不同朝代诗人对"兔影"的诠释存在细微差异,需结合创作背景深入理解。
兔影是指兔子在阳光下所投下的影子。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兔”和“影”。
“兔”字的部首是亻,表示人,它的笔画数是2。而“影”字的部首是彡,表示毛发,它的笔画数是15。
兔影这个词来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兔子被认为是一个祥瑞的象征。人们相信,如果能够在阳光下看到兔子的影子,就会带来好运和好兆头。
在繁体字中,兔影的写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仍然是「兔影」。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兔字的古代写法是「兎」,而影字的古代写法是「景」。
例句:阳光照耀下,小兔的兔影在草地上跳动。
组词:兔子、影子、阳光
近义词:兔子的阴影
反义词:阳光下无兔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