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章的意思、版章的详细解释
版章的解释
(1).帐簿。亦借指登记在簿册上的财物。《明史·潞王翊鏐传》:“将来本支千亿,请索日频,尽天府之版章,给王邸而不足也。”
(2).版图,疆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故知西北周数万里之版章, 圣祖 垦之, 世宗 耨之, 高宗 获之云。” 清 王韬 《<普法战纪>代序》:“幅员三万里,北至於朔漠,南至於 滇 粤 ……版章恢廓,前此之所未有。”
词语分解
- 版的解释 版 ǎ 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用木板或金属等制成供印刷用的东西:木版书。活字版。底版。修版。 印刷物排印一次(可多次印刷)及有关的事物:排版。再版。版本。出版。版权。 报纸的一面:头版头条重大新闻。 打土
- 章的解释 章 ā 歌曲诗文的段落:章节。章句。乐章。章回体。顺理成章。断章取义。 条目,规程:章程。章法。简章。党章。约法三章。 修理:杂乱无章。 花纹,文采:黑质而白章。 戳记:图章。盖章。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
专业解析
"版章"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典雅的词汇,其含义可从本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常与国家治理、文书制度相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本义:版籍与典章
- 版: 本指书写用的木片或简牍,后引申为户籍、地图、册籍。《周礼·天官·小宰》有“听闾里以版图”之句,郑玄注:“版,户籍也;图,地图也。” 故“版”代表记录人口、土地等国家基本信息的文书档案。参见《周礼注疏》。
- 章: 本指花纹、标记,引申为规章、制度、法律条文。《尚书·皋陶谟》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孔传:“章,明也。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尊卑彩章各异。” 故“章”代表规范秩序、表明身份的典章制度。参见《尚书正义》。
- 合义: “版章”合用,其本义即指国家的户籍、地图、律令、典章等核心文书与制度的总称,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象征。
-
引申义:国家的象征与统治
- 由于“版”记载疆土人口,“章”代表制度法度,“版章”一词常被用来象征国家政权、疆域或统治。它代表着国家的版图、法统和治理体系。
- 例如,在古籍中,“版章”可用于指代朝廷的诏令文书(因其是典章的具体体现),或直接指代国家本身(如“光复版章”意指恢复国家统治或疆土)。这种用法体现了文书制度与国家治理的紧密联系。其象征意义在历代文献中均有体现,如宋代文献常以“版章”指代朝廷文书或国家体统。参见相关历史文献及辞书释义(如《汉语大词典》)。
“版章”的核心含义是指国家的户籍、地图、法典、规章等根本性的文书档案和制度体系。其本义强调这些作为国家治理基础的具体载体和规则;其引申义则升华为此类载体和规则所代表的国家政权、疆域领土和统治法统的象征。它是一个蕴含深厚政治文化内涵的古典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版章”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一、作为成语的含义()
- 基本定义
指规章制度或法律条文,源自古代刻在木板或石碑上的文字,后引申为规范化的条例。
- 详细说明
原指记载规章的载体(如木板、石碑),后比喻成文的规定,强调事物的条理性和规范性。例如形容官员严格执行法律时,可称其为“版章官”。
-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描述法律、制度或事物的规矩性。
二、作为普通词语的含义()
-
账簿或财物登记
- 指登记财物的簿册,或代指簿册中的财物内容。
- 例:《明史》中“尽天府之版章”即指耗尽国库财物。
-
版图或疆域
- 表示国家领土范围,常见于历史文献。
- 例:清代魏源《圣武记》用“版章”描述西北边疆的开拓。
补充说明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版”+上下结构“章”,体现文字载体的含义()。
- 现代延伸:在出版领域,“版”可指印刷底版或版权(如“初版”“版权”),但此义项与“版章”无直接关联。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涉及古籍或历史讨论,需注意其多义性。
别人正在浏览...
便房变顔变色毕辞比是皕宋笔算不事参礼测谎朝夕不保称诉赤蘎充穷垫背鼎炉帝宣儿女态贩舂愤恚忿疾分疏骨鼕汩汩归回国势环瞩花银祸水江烟囏窭兼遣洁清精彩逼人柩辂畸形客商夸诩劳师动众刘基娄金妈的漫澶蜢虱命令式弄嘴抛沦喷火弃之如敝屣认屐升恒嗜古瘦鹤顺延説一不二谈议天食题肩痌癏涍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