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时效的意思、时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时效的解释

(1) [effectiveness for a given period of time]∶指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发生的效用

组织生产活动要注重时效

(2) [aging]∶金属或合金在大气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过饱和固溶体脱溶和晶格沉淀而使强度逐渐升高的现象

(3) [prescription]∶法律所规定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诉讼权利的有效期限

详细解释

(1).指在一定时间内能起的作用。 徐特立 《各科教学法讲座·前言二》:“不要因为过去的书本失了时效,而今天的临时书本缺乏正确性,因而轻弃书本。”《人民日报》1953.12.28:“同时又不失时效地组织群众生产活动,以求得在群众热情的拥护下把几项工作同时做好。”

(2).法律所规定的有关刑事责任和民事诉讼权利的有效期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时效"是现代汉语中的法律术语与日常用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阐释:

一、法律范畴的时效

指法律规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存在达到特定期间后,即产生相应法律后果的制度。主要分为两类:

  1. 诉讼时效(消灭时效)

    权利人未在法定期限内行使请求权,义务人获得抗辩权。如《民法典》规定普通诉讼时效为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算。

  2. 取得时效(占有时效)

    非所有权人公开、持续占有他人财产达到法定期限(动产5年/不动产20年),可依法取得所有权。

二、日常用语的时效

指事物在一定时间内所具备的有效价值或效力,强调时间与效用的关联性:

语义辨析

参考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第1182页对"时效"的法律定义及日常用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至第一百九十九条关于诉讼时效的条款;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法律语言学通论》对时效制度的语义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时效”一词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法律领域

  1. 民事时效

    • 诉讼时效(消灭时效):权利人未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权利,义务人可主张抗辩。例如:身体伤害赔偿、商品质量纠纷的诉讼时效通常为1年,其他民事权利一般为2年。老挝民法典规定合同权利消灭时效为3-10年。
    • 取得时效:长期占有他人财产达法定期间可取得所有权,如老挝规定不动产需20年、动产需5年。
  2. 刑事时效

    • 追诉时效:超过法定期限不得追诉犯罪,如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死刑的犯罪,追诉时效可达20年。

二、材料科学领域

指金属或合金在特定温度下因过饱和固溶体脱溶和晶格沉淀而强度升高的现象,分为自然时效(室温)和人工时效(加热)。


三、一般语义

指时间限制或有效期,常见于:


四、核心特征

时效制度的共性包括:

  1. 依赖事实状态的持续存在(如长期占有或权利不行使);
  2. 法定期间决定法律效果;
  3. 属于法律事实(非当事人意志决定)。

可通过法律条文、材料处理规范或协议约定查询具体时效标准。

别人正在浏览...

安生北房表妹笔画斌蔚不暖席超洞垂休大猾答贶电力拖动第二信号系统东堂梦芳林非愚则诬奉令承教腐肠贼负星复又归土呙堕髻过迷函调豪友和静澒蒙滑滑壶罍焦灭驾鹊极等景化浄信口口声声困勉拉场离怆瞀见敏博暝机牧监凝锳輤舆仁寿镜桑落瓦解十二时施翮食伤试酌首陁殊死孰悉思贤如渴四言八句淘碌踏摇娘腾沓涕淫淫土鸡瓦犬香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