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盛酒器,礼器的一种。《宋史·礼志四》:“太尊、山尊、著尊、牺尊、象尊各二,壶尊六,皆设而弗酌。尊加羃。牺尊、象尊、壶尊、牺罍、象罍、壶罍各五,加勺、羃。”
壶罍是中国古代青铜礼器中的盛酒器组合,其解释可综合如下:
壶罍指壶与罍两类青铜器的组合称谓,主要用于祭祀或宴飨场合的盛酒仪式。两者虽常并列出现,但形制功能有别:
在周代礼制中,壶罍组合具有严格等级象征:
商周墓葬出土实物证实:
需查看完整考古资料可参考《中国青铜器全集》等专著。
壶罍(hú léi)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它可以指代两种不同的东西:
1. 壶:指一种容器,一般是用来盛放液体的器皿。比如:茶壶、酒壶等。
2. 罍:指一种祭祀用的器具,用来盛放酒或其他供品。在古代,君主或贵族进行祭祀活动时,会使用罍来祭祀神祇。
壶字的部首是口字旁,罍字的部首是缶字罿。它们的笔画分别如下:
壶:3画(一画交叉写,两笔并行写)
罍:17画(一划横,一笔竖,一横折,一撇,一撇举,一点,一横,一点,一撇,一横折,一拐弯,一钩,一撇)
壶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所使用的字形。在繁体字中,“壶”和“罍”的形状都会有细微的变化。
在古代,壶字写作“壺”,字形较为简洁。而罍字写作“酴”,与现代稍有不同。
1. 这个茶壶可以装入一升水。
2. 在祭祀仪式上,王族会用罍来祭拜神明。
组词:茶壶、水壶、酒壶、酒罍、祭罍
近义词:瓶、盅、瓮
反义词:瓦斯炉、盘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