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罍的意思、壶罍的详细解释
壶罍的解释
古代盛酒器,礼器的一种。《宋史·礼志四》:“太尊、山尊、著尊、牺尊、象尊各二,壶尊六,皆设而弗酌。尊加羃。牺尊、象尊、壶尊、牺罍、象罍、壶罍各五,加勺、羃。”
词语分解
- 壶的解释 壶 (壺) ú 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液体:茶壶。酒壶。喷壶。油壶。 像壶的形状或出水状态的东西:壶铃(举重辅助器械之一,形状像水壶)。 姓。 笔画数:; 部首:士;
- 罍的解释 罍 é 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 盥洗用的器皿。 笔画数:; 部首:缶;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壶罍是古代中国两种重要的盛酒器,其名称和功能在文献与实物中均有明确记载。以下从形制、用途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进行解析:
一、形制特征
- 壶:《说文解字》释为“昆吾圜器”,口小腹大,早期多为陶制,商周时期青铜壶盛行,形制包括圆壶、方壶、扁壶等,如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莲瓣盖铜壶(《中国青铜器全集》)。
- 罍:《尔雅·释器》载“罍形似壶,大者受一斛”,其特征为短颈、广肩、深腹,肩部常设双耳,西周青铜罍多饰饕餮纹,如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的燕侯铜罍(《商周彝器通考》)。
二、功能差异
壶主要用于盛酒与注酒,《诗经·大雅》有“清酒百壶”之载;罍则兼作酿酒器,《周礼·春官》记“掌共巾罍”,郑玄注:“罍,谓酿酒之罍。”汉代以后,陶罍逐渐转为礼器。
三、礼制象征
《礼记·礼器》载“庙堂之上,罍尊在阼”,表明罍在祭祀中地位尊崇。壶亦承载礼仪功能,如《仪礼·聘礼》记“八壶设于西序”,体现等级制度。二者均被赋予“和合”寓意,《淮南子》称“罍壶之中,天地既位”。
注:本文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马承源《中国青铜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权威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壶罍是中国古代青铜礼器中的盛酒器组合,其解释可综合如下:
一、基本定义
壶罍指壶与罍两类青铜器的组合称谓,主要用于祭祀或宴飨场合的盛酒仪式。两者虽常并列出现,但形制功能有别:
- 壶:长颈鼓腹,多有提梁或双耳,主要用于盛放酒浆(如《诗经》记载"清酒百壶")。
- 罍:体型更大,广肩深腹,常带圈足和鼻钮,兼具盛酒与调酒功能(《诗经》"我姑酌彼金罍"即指取酒动作)。
二、形制特征
- 壶的形制:圆形为主,另有方壶、扁壶等变体,春秋战国出现瓠形壶。
- 罍的形制:分方罍(商代流行)与圆罍(西周多见),肩部多铸兽首耳,腹部设鼻钮便于搬运。
三、礼制功能
在周代礼制中,壶罍组合具有严格等级象征:
- 壶尊六组配罍五组的组合见于《宋史·礼志》记载的祭器规格
- 罍多用于重要祭祀,其纹饰从商代饕餮纹转向西周夔龙纹,体现礼制变革
四、考古佐证
商周墓葬出土实物证实:
-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方罍高58厘米
- 宝鸡西周墓出土的父乙罍带有典型蟠龙纹
- 春秋莲鹤方壶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达到新高度
需查看完整考古资料可参考《中国青铜器全集》等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百城表步步承答创建川红喘息未定村子刀兵道流电子器件递顿迭奏丢盔卸甲冬酿端衰二何幡布凤食鸾栖风素黄金符黄眉火耗火华降登检正官截发銼藳菁莪决死科例寇害坤旦连闼通房俪对领料龙笺买好毛尖媚靥秘传明鲜辇重排难判合慓慓痞鬲抢火青臯奇庞福艾饶余三十六国射程涉略送诚偷营劫寨頽响推行枉诉瓦殶五噎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