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适莫的意思、适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适莫的解释

指用情的亲疏厚薄。《后汉书·李燮传》:“时 潁川 荀爽 、 贾彪 ,虽俱知名而不相能, 燮 并交二子,情无适莫,世称其平正。”《三国志·吴志·顾雍传》:“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适,音的。心之所主为适,心之所否为莫。” 元 元明善 《丞相淮安忠武王碑》:“仁视群品,无间亲疏,义使英材,无比适莫。”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刘蕺山集》:“观此可知当日 东林 诸君子蹇裳濡足之习,先生亦心非之,故言之凛然,絶无适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适莫"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对人或事物不偏执、不固守特定立场的中立态度,强调无偏好、无成见的处世哲学。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本义与字源

  1. 单字释义
    • 适(適):原义为"往、到",引申为"趋向、偏爱"(《说文解字》:"適,之也")。
    • 莫:表否定,意为"不、不要",亦含"淡漠"义(《尔雅·释言》:"莫,无也")。

      二字组合后,"适莫"形成反义对立结构,指既不偏向"适"(偏好),亦不偏向"莫"(排斥),体现中庸之道。

二、经典文献用例(权威溯源)

  1. 《论语》原典

    孔子提出:"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 汉儒郑玄注:"适莫,犹厚薄也。无适无莫,谓无所贪慕,亦无所嫉恶。"(《论语郑氏注》)
    • 宋儒朱熹释:"适,专主也;莫,不肯也。义之与比,惟义是从。"(《四书章句集注》)

      此句奠定"适莫"作为哲学概念的基石,强调君子应超越个人好恶,以"义"为行为准则。

  2. 引申义发展

    • 中立无偏:汉代《汉书·杜邺传》载"不好为适莫",指不固守成见(中华书局点校本)。
    • 淡泊超然:《后汉书·李固传》注引谢承云"无适无莫",形容公正无私的为官态度(中华书局版)。

三、现代辞书定义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为:"指用情的亲疏厚薄。后多指无所偏向。"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释义:"没有偏颇,没有厚薄。指对人对事一视同仁。"

四、使用语境与辨析

结论:"适莫"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源自儒家经典并贯穿古代文献,其核心价值在于超越主观好恶的理性精神,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 《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论语》(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
  4. 郑玄《论语郑氏注》(敦煌遗书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5.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6.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7.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8.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
  9.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第2版)

网络扩展解释

“适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存在一定差异,需结合语境理解:

核心含义

  1. 用情的亲疏厚薄(主要义项)

    • 指对待人或事物时情感的偏向性,如亲疏、偏好等。例如:
      • 《后汉书》中“情无适莫”表示待人公正,不偏私;
      • 《三国志》中“心无适莫”强调选拔人才时无个人好恶。
  2. 争议性解释

    • 少数来源(如)将其解释为“非常合适”,但此义项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传。

语义溯源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文或正式语境,形容公正无私的态度,如:“管理者需心无适莫,方能服众”。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李燮传》《三国志·吴志·顾雍传》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下百着暴富乞儿裱衬避时不相放称心满愿床栏翠茸错处淡不济悼栗盗穴诋诽犯卯风情月意赫赫之光阖界横使皇侄回归线简策角物胶柱调瑟惊世絶俗九头纪圈舍聚众滋事襕袍老羸量放玲玎橉木立主緑澄澄虑恐盲明蒙眇偏政綪缴青门桥轻描淡写情谊侵浔忍气吞声三弦射乡湿蒙蒙收买人心数典鼠黄水殿私饱司阙太湖石贴状停踪投胶豚拍委困啸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