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缉综的意思、缉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缉综的解释

整理综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三》:“枝津交渠,世家分伙,故川旧瀆,难以取悉,虽粗依县地缉综所缠,亦未必一得其实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桓水》:“余考校诸书,以具闻见,今略缉综川流沿注之绪,虽今古异容,本其流俗,粗陈所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缉综”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其核心含义围绕着收集、整理、编辑使之有条理这一概念展开。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缉综(jī zōng)

  1. 本义与核心含义:

    • 缉: 本义指将麻搓捻成线,引申为收集、聚合、编辑、整理之意。在文献整理中,指搜集材料。
    • 综: 本义指织布机上使经线上下交错以受纬线的装置,引申为整理、治理、总聚、集合之意。在文献工作中,指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纳、编排、使之有条理系统。
    • 合义: “缉综”二字结合,强调的是一个从搜集材料到整理编纂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完整过程。它常指对文献、史料、规章、制度等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编辑和修订工作。类似于“编纂”、“纂修”、“编订”、“整理”等词的含义。
  2. 具体应用与语境:

    • 文献编纂: 常用于描述史书、典籍、文集、档案等文献的编辑整理工作。例如:“缉综旧闻,勒成一家之言。”(收集整理旧有的见闻资料,编纂成一家之学说)。
    • 制度整理: 也可用于指对法令、规章、典章制度等进行系统的汇集、整理和修订。例如:“命大臣缉综朝章国典。”(命令大臣整理编纂朝廷和国家的典章制度)。
    • 学术研究: 在学术领域,指对某一主题的资料进行广泛搜集和系统梳理。
  3. 词性:

    • 主要用作动词。
  4. 近义词:

    • 编纂、编撰、编辑、纂修、整理、辑录、汇纂、综理。
  5. 例句参考:

    • “史官之职,在于缉综史料,秉笔直书。” (史官的职责,在于收集整理史料,据实记载。)
    • “此书乃先生晚年缉综毕生所学而成。” (这本书是先生晚年整理汇集毕生所学而写成的。)

权威性来源参考:

“缉综”意指系统地收集、整理、编辑材料(尤指文献、史料、典章等),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它是一个带有书面语色彩和一定历史感的词汇,常用于描述学术性、文献性或制度性的整理编纂工作。其权威释义主要建立在《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大型权威辞书对“缉”和“综”单字的精确定义及其引申义项之上,并在古代文献的实际用例中得到印证。

网络扩展解释

“缉综”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略有差异,但核心意义围绕“整理、综合”展开。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字面构成:

    • 缉(jī):原指将麻纤维搓成线,引申为收集、整理。在部分语境中,也有“追捕”的延伸含义(如“缉拿”),但在“缉综”一词中主要取“整理”之意。
    • 综(zōng):意为综合、汇总,强调将分散的事物系统化。
  2. 整体含义:

    • 整理综括:指对信息、资料或事物进行系统化的收集与整合。例如《水经注》中提到“缉综川流沿注之绪”,即整理河流脉络的记载。

使用场景

常见误解

部分来源(如、2)提到“追捕罪犯”的延伸义,这可能混淆了“缉”单字在司法场景的用法(如“缉拿”)。实际上,“缉综”更侧重整理而非追查,需结合语境区分。

权威性参考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水经注》相关章节或语言学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报柄欛闭蓄餐饭朝巾从速代食贷恤黨人道扰督领二鼓方穿翻环风制分路扬镳附荐高衣躬冒矢石工作量古籀欢叫秽多荤允减彻剪发杜门节操节调精刚竟界基数觉卧蛮鞭濛漠木鲸母权制纳妇泥首飘瓦虚舟蒲席戗戗耆户长拳斗人苋戎仗声闻乘设设诗锦双转马树阙梦叔孙司録松耳梯登瓦雀微声蕰草相矜献寿西南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