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敬忌的意思、敬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敬忌的解释

谨慎而有所畏惧。《书·康诰》:“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 文王 之敬忌。” 蔡沉 集传:“敬则有所不忽,忌则有所不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敬忌是汉语中的文言词汇,其含义可从构词和典籍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指态度上的恭敬、谨慎。《说文解字》释为“肃也”,强调言行庄重,如《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

  2. 含戒惧、敬畏之意。《尔雅·释诂》注“忌,畏也”,侧重内心对后果的警惕,如《尚书·吕刑》“敬忌罔有择言在身”。

二字复合后,敬忌凝练为“外肃于行,内慎于心” 的完整状态,强调由表及里的恭谨与自省。


二、典籍中的核心用法

  1. 敬畏天命与法则

    《尚书·康诰》:“敬忌天威”,指周人面对天道威严时,既保持虔敬仪式,又心怀戒惕。此语境中,“敬”指向祭祀礼仪,“忌”强调对天罚的警醒。

  2. 为政者的自我约束

    《荀子·臣道》言“敬忌而罔怨”,要求执政者以谨慎态度(敬)规避过失(忌),减少民怨。此处凸显道德自律的双重性。

  3. 个人修养的至高境界

    汉代郑玄注《礼记》云:“敬忌,谓不敢放纵也”,将外在行为规范(敬)与内在欲望克制(忌)融合为君子修身的准则。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商务印书馆,2012年出版,第7册第531页。该辞书系统收录“敬忌”词条,引证《尚书》《荀子》等经典文献。

    《汉语大词典》简介(商务印书馆官网)

  2. 《古代汉语词典》

    中华书局,2014年修订版,第802页。从文言语法角度解析“敬忌”的并列复合词结构。

    中华书局辞书介绍

  3.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对“敬”“忌”的形义源流有权威考释,为理解复合词提供字源依据。


四、现代语义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敬忌”的古典意涵可映射至:

如需进一步考据,建议查阅《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第1826页的历代注疏集成,或访问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检索原典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敬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谨慎而有所畏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1. 词义分解

    • “敬”:指尊敬、谨慎的态度,强调对事物或规则的重视与不疏忽。
    • “忌”:指畏惧、顾忌,包含不敢逾越的约束感。
      二者结合,体现了一种既心怀敬意又保持警醒的状态。
  2. 经典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康诰》:“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此句是周公告诫康叔为政需效仿周文王,既要遵循法典(敬),又需有所戒惧(忌)。

  3.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描述对道德、法则或权威的遵从态度,如《书》中强调的治国之道。蔡沉在集传中注解:“敬则有所不忽,忌则有所不敢”,进一步说明其包含“不轻慢”与“不妄为”的双重含义。

  4. 现代意义
    可延伸至对自然规律、社会规范的敬畏之心,强调在尊重中保有理性约束的处世态度。


总结来看,“敬忌”融合了积极遵从与消极避害的辩证思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自律与敬畏的典型表达。如需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尚书》相关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按核安攘呗唱宝璐霸桥卑畜鳖懆不死不生策论常名呈现摛文出将村汉大发慈悲道风滴剂锭模仿造反始犯威飞龟粉颈高燥个人股厚积薄发画地刻木歡传环中哗喧尖音街术肯首客室刻书闚视隆洽鲈乡亭卖功蠓蚋俛啄木直中绳偏灾皮鞯前駈青逵遒拔气舆权宜之策人事代谢揉革石笼实与有力同雠问水滨武剧鲜洁仙人担晓语懈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