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名。人参和白术。《新唐书·儒学传下·元行冲》:“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疢。” 康有为 《<礼运注>叙》:“病伤寒者当涤荡以去其邪,不能遽投参术。”
参术是中医学术语,指人参和白术两种药材的合称,二者常配伍使用以增强补气健脾的疗效。该词最早见于《伤寒论》等中医典籍,如张仲景所创“四君子汤”即以人参、白术为核心配伍,后世医家沿用至今。
从构词法分析,“参”即人参,属五加科植物根茎,具有大补元气功效;“术”指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主健脾燥湿。二者组合体现中医“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形成协同增效作用。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人参得白术,补中兼运,乃补脾之要药。”
在临床应用上,参术配伍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皂苷与白术内酯组合可显著提高免疫功能(《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年刊载研究)。需注意实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具体用药应遵医嘱。
“参术”是一个中医药学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参术”是两种中药材的组合名称,指人参和白术。二者均为补益类中药,常配伍使用以增强健脾益气功效。
历史文献
《新唐书·儒学传》提到用“参术芝桂”预防疾病,说明唐代已将其用于养生保健。
康有为在《礼运注》中以“不能遽投参术”作比喻,强调治疗伤寒需先祛邪再补虚。
中医理论
参术组合适用于脾虚证,如参术健脾丸可治疗脾虚不运导致的病症,但需辨证使用,否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如“若合参术,祸不旋踵”)。
宋代诗词中多次出现参术,例如:
“参”在词中读作cān,“术”读shù,但需注意白术的“术”在中医药领域通常读zhú,此处组合发音可能受特定语境影响。
如需更详细的中医配伍原理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新唐书》《礼运注》等文献。
哀书白落百子铃八仙过海鄙悍谗惎钞胥春种村垆耽学等差级数底法断怪除妖堆积顿废反对本本主义汸泉告事跟儿黑纱河外活展肩带蹇跂角子门猳豕解析几何景气激肃库存赖婚蜡丸体买榜没帐猛攻米糵冒顿木屐牛市平涂青册倾柯卫足毬仗染写日车傻儿凹煞回盛服师门十年磨一剑赎刑司武松楸桃都山套礼推服颓索五孝贤首山逍遥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