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哀书的意思、哀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哀书的解释

指帝王的遗诏。 明 何景明 《送张行人赍大行皇帝遗诏使秦蜀》诗:“九霄持使节,万里捧哀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哀书,汉语中指用于表达哀悼之情的正式文书,特指悼念逝者的文章或讣告。其详细释义与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哀书(āi shū)指表达哀思、悼念逝者的正式文书,常见于讣告、祭文、悼词等文体。核心含义为“传达悲恸的文字记录”,强调其庄重性与情感表达功能。《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哀悼死者的文章或书信”。


二、出处与演变

  1. 古代文献溯源

    “哀书”一词最早见于魏晋时期文献。如曹植《文帝诔》中“乃作哀书,告之上下”,指以文书形式通告丧事。

    《艺文类聚·卷二十一》载:“哀书者,述哀情于简牍也”,说明其载体为竹简或绢帛,功能为抒发哀思。

  2. 文体分类

    唐代《文心雕龙·哀吊》将“哀”列为独立文体,与“吊”并列,称“哀辞大体,情主于痛伤”,奠定了哀书的文学地位。


三、用法与示例

  1. 传统用法

    • 讣告性质:如《后汉书·列女传》载“遣使奉哀书至京师”,指正式通报丧讯的文书。
    • 悼念文章: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提及“哀书之作,务在追述德行”,强调其褒扬逝者品德的功能。
  2. 现代延伸

    当代语境中,“哀书”可泛指悼词、唁电等书面哀悼形式,如“在追悼会上宣读哀书”。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第2版):定义“哀书”为悼念死者的文书,收录于第一卷。
    • 《古代汉语词典》:强调其作为“哀祭文类”的文体属性(商务印书馆,2014年)。
  2. 古籍例证

    • 《艺文类聚·卷二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详述哀书的文体特征。
    • 《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本):解析哀书的文学传统。
  3. 学术研究

    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专章分析哀祭文,涵盖哀书的演变脉络。


五、文化内涵

哀书不仅传递丧讯,更承载儒家“慎终追远”的伦理观。其写作需遵循“哀而不伤,质而有文”的准则(《礼记·檀弓》郑玄注),体现对逝者的尊重与情感节制。

(注:因部分古籍原书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采用权威出版社版本信息替代无效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哀书”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具体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帝王遗诏:指古代帝王去世后颁布的遗诏或讣告。这一含义源自明代何景明的诗句“九霄持使节,万里捧哀书”()。古代使臣受命传递遗诏时,常以此词代指帝王临终文书。

  2. 悲切文字:作为成语时,形容内容凄凉、情感哀伤的文章或书信。例如《汉书·律历志》中提到“哀书,书表悲切”,强调文字中深切的悲痛之情()。

二、字义分解

三、使用场景 两种含义适用不同语境:前者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帝王相关文本;后者常见于文学评论,形容文风悲切的作品,如悼文、哀诗等。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抱疾辩晳宠贲酬唱筹儿出处进退炊臼之痛打剌酥冻餧惰懒二红二省菲食冈岑赶跑光落落关山月贵器规阙懽好虺牀灰炉加官晋爵讲购降赦建文叫门解绶就田廐置亢拒筐篓雷噪六国俚巷笼仗炉灰漫天彻地尨民木稼撚金鸟鼠同穴暖霭平步巧倕碁布人工神哗鬼叫饰説耍猴耍骄鼠雀之辈松椿蓑笠抬高祧主偷乐土坪韦驮天斜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