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rosperity]∶经济繁荣、兴旺
(2) [scenery]∶景象;景致
眼前呈现一片萧杀的景气
(1).景色;景象。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 唐 杜审言 《泛舟送郑卿入京》诗:“酒助欢娱洽,风催景气新。”《宋史·礼志七》:“严冬之候,景气恬和。”
(2).通常指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高涨阶段中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亦泛指兴旺。 毛6*泽6*东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八:“ 美国 的战争景气,仅仅是一时的现象。” 阿英 《城隍庙的书市》:“这个年头,真是百业凋零,什么生意都不能做!不景气,可惜,可惜!”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景气汉语 快速查询。
景气是汉语中兼具经济学术语与文学描述双重属性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指社会经济活动活跃、生产增长、市场兴旺的繁荣现象。
示例:
“当前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回升,显示经济景气度持续改善。”
权威出处: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8年:定义“景气”为“经济繁荣、兴旺”的经济状态 。
形容自然或社会环境中充满生机的景象,或特定场合的热烈氛围。
示例:
“春山如笑,百花争艳,一派盎然景气。”
权威出处: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收录该词的古汉语用例,如宋代诗词中“山川景气”的描写 。
该词源于古汉语“景”(景象)与“气”(气息)的组合,本义指自然界的生机景象。20世纪初经日语转译(“景気/けいき”),成为经济学中描述经济周期的专有术语。现代汉语中双重语义并存,需结合语境区分。
学术参考: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明确标注其经济学概念源自日语借词 。
经济学中,“景气循环”(Business Cycle)特指经济在扩张(繁荣)与收缩(衰退)间的周期性波动。中国统计部门定期发布的“企业景气指数”即量化此状态。
规范依据: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经济学名词》(2011年)将“景气”列为规范术语,编号02.002 。
典型使用场景
“景气”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可从经济学术语和日常用法两个层面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经济学术义
指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繁荣阶段,表现为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现象。例如:“农产品市场的高度景气”。
补充说明:该词在现代经济学中常与“经济周期”关联,如“景气高涨”对应上升阶段,“景气低迷”对应下滑阶段。
泛指兴旺或景象
可描述行业、社会等领域的繁荣状态,或指自然、人文的景致。如“眼前呈现一片萧杀的景气”(),“风催景气新”。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经济学理论,可参考、6、11的完整内容。
坳堂表掇摒弃不相能不易一字宠厉答蕃书担夫当真道德天尊都督風裏楊花感人肺腑干枝更仆难尽公斤鬼州黄金印画然瓠芭胡萝卜豁嘴嘉礼济护近鄙紧凑钜海君卿脣舌狂瘈魁博泪汪汪砻磨履霜之戒孟尝君攀翻盘瓠棚舍樯橹乔扦遒紧燃爆日月无光揉耳上不正,下参差尸宠诗匠水鸮疏网梳妆台私昵搜讨天花板痛叹童颜鹤发透明度土雨汙德无朋乌骓晓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