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周 韦夐 的赐号。 夐 志尚夷简,淡于荣利,所居之宅,枕带林泉, 夐 对玩琴书,萧然自乐。 明帝 敕有司,日给 河 东酒一斗,号之曰 逍遥公 。见《周书·韦夐传》。
(2). 唐 韦嗣立 营别第 骊山 鹦鹉谷 ,帝临幸,因封为 逍遥公 。见《新唐书·韦嗣立传》。 唐 杜甫 《公6*安送韦二少府匡赞》诗:“ 逍遥公 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唐朝上》:“﹝ 吴道玄 ﹞曾事 逍遥公 韦嗣立 为小吏。因写 蜀 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五代史·前蜀世家》:“ 顾张思 曰:‘《五代·世家》以 韦庄 为 见素 之孙。 唐 宰相世系表: 韦庄 为 待价 之后,出 逍遥公 房。 见素 则出 南皮公 房,初非同系。’”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逍遥公汉语 快速查询。
“逍遥公”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以下含义:
北周韦夐
因性情淡泊、不慕荣利,居住于林泉环绕的宅院,每日以琴书自娱。北周明帝欣赏其超然态度,特赐“逍遥公”称号,并命官府每日供应河东酒一斗以示嘉奖。
唐朝韦嗣立
唐中宗时期,韦嗣立在骊山鹦鹉谷营建别业,皇帝亲临后对其雅居生活大为赞赏,遂封其为“逍遥公”。
在部分现代语境中,“云游四海逍遥公”被用来形容自由洒脱、不拘世俗的旅行者或隐逸者,但此用法非历史原义,更多是文学化表达。
“逍遥公”最初为帝王对隐逸贤士的封号,后衍生出对超然生活态度的赞美。如需考证具体文献,可参考《周书·韦夐传》《新唐书·韦嗣立传》等史料。
《逍遥公》是一个成语,意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逍遥公的特点是不受约束地过着自在、舒适的生活,不受世俗的束缚,追求自己内心的欢乐和满足。
逍遥公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工。辶表示行走,工表示行为。逍遥公的总笔画数是13。
逍遥公在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首次出现,描绘了一个仙人般的角色,逍遥自在地生活在世人繁忙之外。
逍遥公的繁体字符为逍遙公。
在古代,逍遥公的写法与现代中文稍有不同。它的古汉字写法为逍邀公。
1. 他过着逍遥公的生活,无忧无虑。 2. 她希望能够成为逍遥公,追求内心的自由。
逍遥、逍遥自在、逍遥法外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自在闲适
束缚、拘束、受限制
豹幨悲感编菅菜子油长命锁长妾谄笑胁肩成身麤质电气化铁路督府肥强高坚拱鼠宫绦冠冕堂皇国歌故世顾叹胡嚼浑古混轩监主胶序极际惊澜金黄酒乡量校貍物论谥罗汉牀鹿蜀马电眉欢眼笑黏米牛牢牛虻般量品等平衡木疋头劈帐清言日逐圣朝身行试院衰红述载岁金素祇外材望履渭阳之情蜗角斗争无生之谛仙娥河相识险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