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的别称。《左传·襄公六年》:“ 子荡 怒,以弓梏 华弱 于朝。 平公 见之,曰:‘司武而梏於朝,难以胜矣。’” 杜预 注:“司武,司马。” 杨伯峻 注:“武、马古同音,且 宋国 司马之职掌武事。”
“司武”是古代官职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司武”即“司马”的别称,主要用于宋国,指掌管军事事务的官员。其中“司”意为管理,“武”指军事武力,合称即“执掌军事”之意。
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强调,宋国司马的职责侧重武事,进一步印证“司武”与军事职能的紧密关联。
“司武”是春秋时期宋国对军事长官“司马”的别称,体现了古代官职命名中音韵通假与职能结合的特点。如需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左传》及相关注疏文献。
《司武》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掌管军事的人或机构,也指将军或军队。
《司武》由两个部首组成:「司」(sī)和「武」(wǔ)。
「司」是负责管理、掌管的意思,它的笔画数为5。
「武」是与战争、军事相关的意思,它的笔画数为8。
《司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典籍《周礼》中,用于描述负责管理军事事务的官员。
《司武》的繁体字为「司武」,拼音为sīwǔ。
在古代,「司武」的写法有一些变化。有些古时的文献中使用了「司戈」(sīgē)或「闩武」(shuānwǔ)的形式来表示。这些写法已经较少使用,如今主要采用「司武」的形式。
1. 他的父亲曾经是一位优秀的司武,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这个机构负责培训年轻人成为优秀的司武。
组词可以使用「司武」作为一个词语的部分,例如:
- 司武官:掌管军事事务的官员
- 司武府:管理军事的机构或部门
近义词是指具有相似意义的词语,与「司武」相关的近义词包括:武将、将军、战士、军人。
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对相反的词语,与「司武」相关的反义词包括:文官、文人。因为司武强调军事管理和作战能力,而文官和文人则强调文化和学术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