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aster's homegate]∶师傅的家门
半年不入师门
(2) [teacher or his instructions]∶科举时代6*考取进士的人称考官为师门,后来泛指老师
同出师门
(1).老师的门下。 汉 王充 《论衡·量知》:“不入师门,无经传之教。”《后汉书·班彪传》:“ 京兆 督邮 郭基 孝行著於州里,经学称於师门。” 宋 陆游 《贺曾秘监启》:“孤踪愈远于师门,精意空驰于梦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公於要路,不通一刺,而於乡会师门,惓惓不忘。”
(2).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为仙人 啸父 之弟子,能使火。 晋 左思 《魏都赋》:“ 师门 使火以验术,故将去而林燔。” 张载 注:“ 师门 者, 啸父 弟子,亦能使火。为 孔甲 龙师, 孔甲 不能修其心意,杀而埋之外野。一旦,风雨迎之。讫,则山木皆燔。 孔甲 祠而祷之,未还而道死。”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师门汉语 快速查询。
“师门”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老师的门下
指学生受教于同一老师或同一学派的关系,强调师承渊源。如《后汉书》提到“经学称于师门”,即指学术传承源自同一老师。
科举时代的特殊用法
在科举制度中,考中进士者称主考官为“师门”,后延伸为对老师的泛称。例如清代文献记载“乡会师门,惓惓不忘”,体现对考官的尊崇。
古代强调“同出师门”的纽带,如科举中同榜进士互称“同年”,现代则用于学术、武术门派等场景,体现传承与身份认同。例如“逐出师门”成为惩戒术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神话故事或历史用例,可参考《魏都赋》《论衡》等文献原文。
师门一词指的是学生或弟子所从属的师傅或师父,也可以指代一个学派或者门派的成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师门关系被视为一种师徒关系的延伸,对于师傅和弟子之间的师徒情谊以及共同的学术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师门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言",笔画为10画。所以它的基本构造是由左右两个部分组成,左边是“言”部分,右边是“门”部分。
师门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在繁体字中,师门的写法为「師門」,其中「師」为师傅的意思,「門」为门派或者学派的意思。
在古代,师门的写法是略有不同的。“师”字在古时候没有右上的“口”部分,而是类似于现在的“㐅”。而“门”则比较接近现代字形。
1. 他是我师门的弟子,受益匪浅。
2. 我们师门举办了一次重要的学术研讨会。
3. 在他的带领下,师门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组词:师兄、师弟、师妹、师徒、师父
近义词:同门、师派、同宗
反义词:学生、徒弟、门外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