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退兵罢战。《宋书·孝义传·卜天与》:“ 元嘉 二十七年, 臧质 救 悬瓠 , 刘兴祖 守 白石 ,并率所领随之,虏退罢。”
(2).退职,免职。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自古以来及圣朝故事,年虽八6*九十,但视听心虑,苟未昏错,尚可顾问委以事者,虽求退罢,无不殷勤留止。”《元典章·礼部六·道宫有妻妾归俗》:“﹝ 杨立之 ﹞以不应违例畜妻罪,犯合决六十七下,退罢为民。”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退罢汉语 快速查询。
“退罢”是由“退”与“罢”两个动词组合而成的词语,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古籍和现代用法的详细解释: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杨慎《明夷待访录》,但更早的用例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如《宋书》),说明其语义在历史中逐步从具体军事行为扩展至职务变动领域。
提示:若需查看古籍原文或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宋书》《元典章》等文献。
《退罢》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离开、放弃某个职位或责任。
《退罢》这个成语由2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辶”和“罒”。其中,“辶”是走的意思,表示行动;“罒”是网的意思,表示被困住。总共有16个笔画。
《退罢》一词源自于古代文献《左传》中的一句话:“吾闻其相我也者,归而退其位,则人不诧矣。”意思是当有人向自己逼近时,如果我能主动退让,放弃我的职位,那么人们就不会对我有所怀疑和不满。
《退罢》的繁体字是「退罷」。
在古代,「退罢」这个词的字形有所变化。罢字的“网”部分是一个面具形状,表示罩住的意思,与现代的字形有所不同。
他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个职位,便主动提出退罢。
进退两难、推诿托辞、任期、辞职
辞去、放弃、脱离
就职、接任、履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