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惧的意思、惩惧的详细解释
惩惧的解释
恐惧。《文选·班固<西都赋>》:“既惩惧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 李善 注引《广雅》:“惩,恐也。” 唐 韩愈 《举韩泰自代状》:“自领 漳州 ,悉心为治,官吏惩惧,不敢为非。”
词语分解
- 惩的解释 惩 (懲) ě 戒止:惩前毖后。 处罚,警戒:严惩。惩罚。惩办。惩戒。惩治。惩一警百。 苦于:“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奖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 惧的解释 惧 (懼) ù 害怕:恐惧。惧怕。惧惮。惧怯。惧色。临危不惧。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惩惧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围绕着“惩戒”与“畏惧”展开,主要用于表达通过惩戒使人产生畏惧心理,从而达到警戒或震慑的目的。具体释义如下:
-
惩戒使之畏惧:
- 这是“惩惧”最核心的含义。“惩”指惩罚、惩戒,“惧”指害怕、畏惧。合起来意指通过实施惩罚或展示惩戒的后果,使人内心产生恐惧,从而不敢再犯错误或做出不当行为。它强调惩戒的威慑作用和教育目的。例如:“立法严明,以惩惧不法。”(制定严格的法律,用以惩戒震慑不法之徒)。
-
警戒、戒惧:
- 由“惩戒使之畏惧”引申而来,指因受到惩戒或认识到惩戒的可能性而产生的警惕、戒惧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会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持谨慎。例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使人惩惧。”(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使人产生警戒之心)。
“惩惧”一词融合了行为(惩戒)与心理反应(畏惧),其核心在于利用惩戒的威慑力来达到使人畏惧、从而规范行为或保持警惕的目的。它既指施加惩戒以产生畏惧的过程或手段,也指因惩戒或潜在惩戒而产生的畏惧、警戒的心理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惩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恐惧(主要见于古籍)
在《文选·班固<西都赋>》中,“惩惧”被解释为恐惧,如“既惩惧於登望”。李善注解《广雅》时提到“惩,恐也”,说明“惩”本身有恐惧之意,与“惧”组合后强化了恐惧的含义。
-
通过惩罚使人警戒(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词典补充了“通过惩罚和警戒使人害怕并引起警惕”的用法,强调通过威慑手段达到约束行为的目的。
二、字义拆解
- 惩:
原意为处罚(如“惩恶扬善”),但古汉语中也可表恐惧(如《广雅》释义)。
- 惧:
直接表示害怕、畏惧(如“毫无所惧”)。
三、使用场景
- 古籍中的直接描述
多用于形容因外界压力或心理震慑产生的恐惧,如唐代韩愈描述官吏因严明治理而“惩惧”。
- 现代教育或管理领域
指通过适度惩罚手段使人产生畏惧心理,从而规范行为,但需注意避免过度使用。
四、注意事项
- 避免混淆古今义:古籍中“惩惧”侧重恐惧本身,现代可能更强调“惩罚导致恐惧”的过程。
- 应用中的平衡:若用于教育或管理,需结合正向引导,防止对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参考《西都赋》或韩愈《举韩泰自代状》。
别人正在浏览...
北岳表贺不等号晨夜虫旋楮弁徂川悴沮笪笞道布钉铨放亮風披宫省沟漊狗跳墙光明藏过当核燃料患苦回舟奸矫讥駡进牍浸浴扣舷力言盲瘖门到门运输棉花疮嫩江匿情泥文骈行蒲包强虏畦沟琴心剑胆祛逐孺子牛丧门神桑乾赡表子韶娘市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伤寒送检俗字倘来之物涕泪交集婷婷袅袅驼驮晚晡碨垒瓮牖下黑儿先畴象蛇谢天卸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