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太平道的意思、太平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太平道的解释

汉 末道教派别之一。 东汉 灵帝 熹平 间, 巨鹿 人 张角 创立后,与弟 张宝 、 张梁 同在 河北 一带传道。道徒手执九节杖画符诵咒,给人治病,十馀年间,在 青 、 徐 、 幽 、 冀 、 荆 、 扬 、 兖 、 豫 八州发展信徒数十万。 张角 分信徒为三十六方(部),“大方”万馀人,“小方”六七千人,设将帅统率。又收买一些宦官作内应,预定于 东汉 灵帝 中平 元年(甲子年)三月五日京内外同时起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因内奸 唐周 告密,起义被迫提早。起义者头缠黄巾,故称“黄巾军”。后遭政府军和地主************而失败,但太平道仍在民间秘密流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太平道是东汉末年的重要道教派别,具有宗教与政治双重属性,以下是其核心解释:

  1. 起源与发展
    由巨鹿人张角于东汉灵帝熹平年间(172-178年)创立。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主张通过"致太平"实现无剥削压迫、人民安居的理想社会。张角与弟张宝、张梁在河北传教,通过画符诵咒、符水治病吸引信徒,十余年间发展至数十万人,覆盖青、徐、幽等八州。

  2. 组织与教义

    • 组织结构:将信徒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设渠帅统领。
    • 宗教活动:包含符水治病(持九节杖祝祷)和跪拜首过(忏悔罪过)两种核心仪式。
    • 核心思想:信奉"黄天"为至高神,融合黄帝、老子思想,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改命口号。
  3. 历史影响
    张角于184年发动黄巾起义,以头缠黄巾为标志,虽最终被镇压,但加速了东汉政权瓦解。起义失败后,太平道转入民间秘密流传,其组织模式为后世民间宗教提供了范本。

太平道不仅是早期道教的重要分支,更通过宗教动员引发了改变历史进程的农民起义,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矛盾与民众对"太平世界"的迫切向往。如需更详细起义过程或教义分析,可参考《后汉书》《太平经》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太平道》的意思

《太平道》是指一种古老的中国道教派别,也被称为“太平教”或“太平出世家”。太平道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宗教之一,起源于东汉末年,兴盛于隋唐时代,并流传至今。

《太平道》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太平道》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三个部首:大日月并尸。它的总体笔画数为13画,其中“太”字包含夫(4画)和口(3画),共7画,而“平”字包含又(2画)和丷(2画),共4画,再加上“道”的两画(一横一竖),总笔画数为13画。

《太平道》的来源

《太平道》的来源有多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这个词源于道教经典《太平经》,主张追求太平盛世的道德教化。另一种解释认为它来自于《周易》中的“太平无事”的概念,象征太平宁静的境界。

《太平道》的繁体

《太平道》的繁体字为「太平道」,和简体字形式相同。

《太平道》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太平道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六书分类中,太平道的写法大致遵循了“象形”和“指事”两种文字的特点,注重表达含义。

《太平道》的例句

1. 太平道注重个体修身养性,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2. 太平道主张勤俭节约、道德高尚,以追求太平盛世为终极目标。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太平盛世、太平治世、太平清领

近义词:太平教、太平出世家

反义词:乱世、动荡时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