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成锦绣。比喻华美的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一朝综文,千年凝锦。” 刘师培 《文说·析字篇》:“若夫未解析词,徒矜凝锦,是则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耳,乌足以言文学哉!”
“凝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凝锦”指集成锦绣,比喻华美的文章。该词通过“凝”(凝聚、集中)与“锦”(精美丝织品)的意象结合,强调文字或文采的精致与绚丽。
主要用于文学评论或古典语境中,形容文章结构严谨、辞藻华美,或表达对文采的赞美。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学术讨论或引用古籍时。
部分资料(如姓名解析)将“凝”引申为专注、团结,“锦”象征前程美好,组合后寓意“精诚团结、前程似锦”,但此属现代衍生义,非传统文学本意。
“凝锦”本义强调文章的华美与传世价值,需结合古典文献理解,现代使用需注意语境差异。
《凝锦》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言辞或文字华丽、优美、富有艺术性。用来形容诗词文章或说话谈论的语言。
《凝锦》是由3个汉字组成的,其中“凝”是由冫(水的冰形象)和心组成的汉字,拆分部首是冫,有7画;“锦”是由钅(金属)和帛(丝织物)组成的汉字,拆分部首是钅,有16画。
《凝锦》最早出现在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中的“更上一层楼”就是指通过凝锦来描述诗文的华丽和上层次。后来,凝锦逐渐演变并广泛运用到文学中,成为一个固定的词语。
《凝锦》的繁体字是《凝錦》。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今天有所不同。《凝锦》在古代一般写作「凝錦」,字形上有些许差异,但整体意义并无改变。
1. 他的演讲堪称《凝锦》,每个词都充满了情感和艺术性。
2. 这篇文章凝锦斑斓,读来令人陶醉。
凝锦织成、锦绣前程、锦绣河山、锦绣年华、绘声绘色
华丽、绚丽、斑斓、绮丽
平淡、朴素、简单、素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