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靖难。《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其在 周成 , 管 蔡 不靖,惩难念功,乃使 邵康公 锡 齐太公 履……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李周翰 注:“惩,息也。言息 管叔 之难, 太公 之功也。”
(2).以过去的患难为鉴戒。《文选·嵇康<幽愤>诗》:“惩难思復,心为内疚。” 刘良 注:“见此患难方欲惩诫而反復心内病之。”
“惩难”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典籍角度进行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汉语词典》收录,该词包含以下两层释义:
惩戒祸乱
“惩”本义为“戒止、警戒”,《说文解字》释为“惩,乿也”,段玉裁注“乿者,法有罪也”。“难”通“戡”,指戡定乱事。故“惩难”可解作通过惩戒手段平定祸乱,如《左传·成公十三年》中“遂伐我保,惩难恤患”即强调以武力制止动乱。
以苦难为教训
“难”亦可解作“灾难、困厄”,《广雅》释“难,艰也”。此语境下,“惩难”指从艰难经历中吸取教训,如《三国志·吴书》中“惩难思复,以祈天衷”一句,蕴含反思过往困苦以图振兴的深意。
需说明的是,“惩难”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其释义多见于古籍注疏类文献。以上解析综合参考了《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04年版)的权威词条。
“惩难”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种:
这一含义源自古代文献,如《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中提到的“管蔡不靖,惩难念功”,意为平息周成王时期的管叔、蔡叔之乱,并表彰太公的功绩。这里的“惩”有“止息”之意,强调通过行动消除祸患。
嵇康在《幽愤》诗中写道“惩难思復,心为内疚”,指从过去的灾难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此处的“惩”引申为反思和警戒,强调通过历史经验进行自我修正。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现代解释(如)将“惩难”理解为“惩罚报复受害者”,但这种用法在传统文献中未明确出现,可能是语境差异或现代引申义。建议结合具体文本判断词义。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选》相关注释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暴毙背义负恩髀石篦梳比岁出具除亡疵衅辞谒搭识德星都廐讹诬放臣芳物防限凤凰晒翅分龙功牌袿袍号叫合注花晨月夕环介蝴蝶结拣别解冻挤壑襟袖机械手绢地匡賛良晤龙鵄脔杀乱弹琴逻辑性麻麻黑梅花坑拍马屁片月乾象穷九三折肱为良医舍己就人实度事捷功倍石岩食舆水墨画水锈顺刃松墙速夫探路陶谢甜菜退伍军人蔚炳文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