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中仙山 方壶 、 员峤 的并称。 清 赵翼 《题吴并山中翰青崖放鹿图》诗:“从此相随戏 壶 嶠 ,君骑白鹿我青牛。”
“壶峤”是一个源自中国神话传说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壶峤”指传说中的两座仙山——方壶(又称“方丈”)和员峤的并称。这两座山属于《列子·汤问》中记载的“五仙山”(另三座为岱舆、瀛洲、蓬莱),传说为神仙居所。
神话出处
据《列子》记载,五仙山漂浮于渤海之东,后因龙伯国巨人钓走驮山的巨龟,导致岱舆、员峤二山沉没,仅存方壶、瀛洲、蓬莱。
文化意象
壶峤常被用作仙境或隐逸之地的象征,多见于诗词歌赋。例如清代赵翼的诗句:“从此相随戏壶峤,君骑白鹿我青牛”。
“壶峤”是融合神话与文学想象的词汇,承载古代对仙境的向往,常见于古典诗文。如需进一步了解神话体系或具体诗文引用,可查阅《列子》或清代赵翼、明代杜云构的相关作品。
《壶峤》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它的含义是指一座形状像壶口的峡谷。
壶峤的部首是山(山字旁)。
壶峤的总笔画数为111。
壶峤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山水诗中的描写。它常用来形容山峡两旁高耸的山峰,峡谷中的景象犹如一个倾斜的壶口,给人以壮丽而又独特的视觉感受。
壶峤的繁体写法为壺峽。
在古时候,壶峤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部首“山”和“句”组成。
1. 这座山峡的壶峤景色十分壮观。
2. 我们顺着壶峤徒步穿越了这片山谷。
壶峤并无常用的组词。
壶峤的近义词可以是峡谷、山峡、峡口等。
壶峤的反义词可以是平原、平缓、平坦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