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旅的意思、通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旅的解释

犹行旅。《逸周书·大明武》:“十因:一树仁,二胜欲,三宾客,四通旅,五亲戚……十利事。” 朱右曾 校释:“通旅,行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旅”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单字训诂与历史语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通”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达也”,本义指道路无阻,引申为往来无碍、四达八荒的状态。“旅”甲骨文字形作旌旗下众人列队状,《康熙字典》注“众也,军之五百人为旅”,原指军事编制单位,后衍生出行旅、客商等义。二字组合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郑玄注“所以通旅宾”,特指保障商旅通行的驿站体系。

二、语义流变

唐宋文献中“通旅”多作动词短语,如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中“通旅有无之市”,指开通商贸往来。明清时期凝固为名词性结构,《四库全书》载嘉靖朝《河间府志》“置津渡以利通旅”,此时词义已明确指向便利交通的设施建设。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地方志与交通史专著中仍保留“道路通旅”的专业表述。

三、权威释义

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23修订版)与《古代交通文献辞典》(中华书局,2021)定义:“通旅”指保障人员物资畅通的交通体系,包含道路设施、驿站服务、通关制度等复合维度,常见于古代物流管理与现代跨区域运输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通旅”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古代文献与用法

  1. 典籍出处
    《逸周书》记载:“十因:一树仁,二胜欲,三宾客,四通旅,五亲戚……十利事。”此处“通旅”与“宾客”“亲戚”并列,强调对流动人群的重视。

  2. 诗词引用

    • 宋代方回《白土道中》:“车舆通旅客,篱落聚村僮。”
    • 清代陈庆镛诗句:“{止从}玈旅通旅。”
      这些诗句中,“通旅”多指旅途或往来行人。

三、现代语境扩展

现代使用中,“通旅”常作为字面组合出现,例如:

四、注意事项

别人正在浏览...

拜坟摆烟灯宝瓶座璧丽冰洲石才色操办超级尘幻充羡达信封包奋气根缉钩摘呱唧关南官纱官勋国副姑衍好酒桓伊筝煎骂践汙井灶襟素金罂子廐副开衿恐虑轣辘龙骧麟振镂脂剪楮落籍贸然男家闹混内羞飘飘欲仙评説贫破榕海色气上锅烧荒神容瞬时司化虽是随物应机粟斯他己天下脊头题玩俗危绝吻唇相醢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