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有画纹的缯帛作镶边。《周礼·春官·司几筵》:“诸侯祭祀席,蒲筵繢纯,加莞席纷纯。” 郑玄 注:“繢,画文也。” 贾公彦 疏:“画於繒帛之上,与席为缘也。”一说,古人谓赤为繢,以赤色之组为缘。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礼》“繢纯”。
“缋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礼仪或服饰中的装饰工艺。以下是综合相关资料的详细解释:
“缋纯”读作huì chún,指用带有纹饰的缯帛(古代丝织品)作为镶边。这一用法常见于祭祀、礼仪场合的器物装饰,例如《周礼·春官·司几筵》记载:“诸侯祭祀席,蒲筵缋纯,加莞席纷纯。”
主要用于古代祭祀礼器的装饰,如《周礼》中记载诸侯祭祀时使用的“蒲筵”(蒲草席)需以“缋纯”镶边,体现等级与礼制规范。
关于“缋”的释义存在不同观点:
该词已不常用于现代汉语,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用以形容古典装饰的华美与礼制细节。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礼仪用词或相关文献,可参考《周礼》注疏及清代考据学著作。
缋纯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有多层次的意思。首先,缋纯是指用丝线或其他纤维制作精美的纺织品。其次,它也可以指代一种纺织品的图案或设计。除此之外,缋纯还可以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纯洁、清雅的特质。
缋的拆分部首是纟,共有9画。纟是指纤维,象征着与纺织品相关的意思。纟在缋中起到了构造意义。纯的拆分部首是纟,它也是9画。由于两个字都有纟部首,表明缋纯具有深厚的纺织品内涵。
缋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缋在古代是指纺织品以及纺织品的图案、花纹。在汉字的演变中,缋逐渐演变为现代汉字中的缀。纯在古代是指纯洁、纯粹的意思。因此,缋纯在古代用来形容纺织品的图案或设计非常贴切。
在繁体字中,缋纯的写法分别是綏和純。綏与缋的字形相近,都含有纟部首,强调了纺织品的含义。純则是纯的繁体字写法,表示纯洁、清雅的意思。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略有不同。缋纯的古代写法分别为緺純。其中,緺与缋的字形相似,也包含纟部首和纟旁,强调与纺织品相关的意义。純的古代写法純则保留了纯洁、清雅的意思。
1. 她穿着这件缋纯的连衣裙,优雅而又大方。
2. 这幅画的缋纯图案细致精美,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组词:缋绣、缋花、纺织、编织
近义词:雅致、精美、高雅
反义词:粗糙、低俗、不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