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邦都的意思、邦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邦都的解释

距王城四百里到五百里的地方。即公之采地与王同母弟及王之庶子所食邑。《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六曰邦都之赋。” 郑玄 注:“邦都,五百里。” 孙诒让 正义引《说文·邑部》:“《周礼》:距国五百里为都。”参阅《周礼·地官·载师》“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贾公彦 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邦都"是古代汉语中对诸侯国都城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核心定义与行政属性

"邦都"指诸侯受封领地的都城,是地方行政中心。《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郑玄注云:"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此处"都"即邦都,代表封建制度下仅次于王畿的政治枢纽。其建制规模有严格规范,《左传·隐公元年》载"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反映邦都的城墙高度受周礼制约。

二、历史演变与空间定位

在周代畿服制度中,"邦"特指诸侯封国,"都"为其治所。《说文解字》释:"邦,国也","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强调宗庙祭祀功能。汉代经学家郑众在《周礼解诂》中明确:"距王城四百里至五百里谓之邦都",说明其地理方位以王畿为中心辐射分布。

三、文化象征与功能

作为礼制载体,邦都承载着宗法社会的核心功能。《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郑笺:"城郭之域曰都",揭示其作为贵族文化场域的特征。《礼记·王制》载"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邦都的营建需符合"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礼制规范,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注: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的权威界定,重点文献依据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系列原始文本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邦都”一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一、古代中国行政区划概念
根据《周礼》记载,“邦都”指距离周王城四百至五百里的区域,是公卿采地及王室庶子封邑的所在地。主要特征包括:

  1. 行政等级:属于周代“九赋”制度中的第六级赋税征收范围; 2.地理范围:以王城为中心向外辐射,区别于近郊的“甸地”; 3.功能属性:承担王室亲属及重臣的封地管理职责。

二、菲律宾现代城市名称
“邦都”(Bontoc)是菲律宾吕宋岛北部高山省的首府,位于奇科河畔。该城市特点:

  1. 地理位置:地处山地,气候凉爽;
  2. 文化背景:聚居着伊戈罗特等少数民族,保留独特传统习俗;
  3. 经济形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

注意:古代中国的“邦都”为文献术语,现代菲律宾的“邦都”则为地理名称,二者无直接关联。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方向。

别人正在浏览...

白鸽标包蕴悲愤诗被筒不育采矿财施祠典独脚戏放勋肥盛风盖風簷分压电阻府藏枎疏更唱迭和钩致广宴冠首韩卢逐块痕挞鸿絧花蔕花枝招展俭卑奸竖郊禘轿铺急方经官动词及时巨幅开卷老一套两角丱柳塞旅舘南班淖沙懦愚潜通气焊齐牢穹闾权御闰宫三阁韶英蜃女霜锷书工夙缘特兀提省同日而言退兵徒师王女无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