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枉滥的意思、枉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枉滥的解释

(1).枉法恣肆。《后汉书·左雄传》:“朱紫同色,清浊不分,故使姦猾枉滥,轻忽去就。拜除如流,缺动百数。”

(2).谓枉错淫滥,使无辜受害。《魏书·高恭之传》:“窃见御史出使,悉受风闻,虽时获罪人,亦不无枉滥。”《新五代史·杂传·赵延义》:“王者抚天下,当以仁恩德泽,而 汉 法深酷,刑罚枉滥,天下称冤,此其所以亡也。” 宋 范仲淹 《奏灾异后合行四事》:“转运使提点刑狱,但采其虚声,岂能徧閲其实,故刑罚不中,日有枉滥。”《元典章·刑部二·鞫狱》:“受贿枉法,变乱是非,颠倒轻重,欲使狱无枉滥,其可得乎。”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二二:“不问罪之轻重,理之是非,但云有犯,即处极刑,枉滥之家,莫敢上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枉滥"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法律伦理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司法裁决或权力行使中违背公正原则的行为。该词由"枉"与"滥"两个语素复合构成:

  1. "枉"本义为弯曲,《说文解字》释为"衺曲也"(《汉语大词典》第4卷),引申为违背法度、歪曲事实的行为,如《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
  2. "滥"原指水满溢出,《说文解字》训作"氾也"(《康熙字典·水部》),后衍生出过度、失当之意,如《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刑滥则惧及善人";
  3. 复合词义指司法裁量既存在"枉"(错误判定)又包含"滥"(过度处罚)的双重失范,《宋刑统·断狱律》明确要求官吏"不得枉滥囚徒"(《中华法学大辞典·法律史学卷》)。

该词在当代法律语境中特指国家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范围或违反程序正义的违法行为,如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4年)强调要"严防司法枉滥"(中国政府网司法白皮书)。从构词法分析,属于并列式复合词,"枉"与"滥"构成语义叠加,强化对司法不公现象的批判力度。

词语演变轨迹显示,其使用范围从唐宋司法文书扩展至现代法治话语体系,始终保持着对公权力运行的监督警示作用。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该词被标注为法律专业术语,提示其使用的正式语境(第3版第1367页)。

网络扩展解释

“枉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枉法恣肆
    指官员滥用法律、肆意妄为,常表现为执法不公或徇私舞弊。例如《后汉书·左雄传》提到“姦猾枉滥”,批评官吏因权力滥用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 使无辜受害
    强调因错误的判决或过度刑罚,导致清白之人蒙冤受害。如《魏书》记载:“虽时获罪人,亦不无枉滥”,指出司法中的冤假错案现象。

二、出处与例句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现代关联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司法批判语境,现代虽不常用,但可引申为对司法不公、权力滥用的警示。例如讨论司法改革时,可强调“避免枉滥,保障人权”。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文献及权威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魏书》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案牍之劳白鳞白茸茸半大不小掤拽鄙笑獊囊灿黄侧理纸澄靖驰兵螭头柱畴谘撺嘴代指倒茬怛然失色甸官酘酒多许纺锤丰篠佛庙符祥鼓笛辜功厚意僭赏茧税矜持不苟惊鸾回凤冷蔑立表论死罗汉豆毛兵马闲门额门臼摹帖凝笳滂浩泼洒巧发奇中齐民齐云船入馅水莲丝笼天铎通扯同判投诚退度脱孝玩儿卫跸危蹇窝弓嚣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