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迪斯科的意思、迪斯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迪斯科的解释

[disco;discothéque] 英文disco的音译。一种流行的社交舞蹈

详细解释

英语disco的音译。摇摆舞音乐名。亦为舞蹈名。起源于黑人歌舞。音乐节奏快而强烈,舞蹈动作粗犷活泼。 金河 《神童》:“夜深人静,一家的收录机放出迪斯科舞曲,全楼人都心跳加快,或者用不太美的语言叫喊起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迪斯科(英语:Disco)是汉语中对外来词"discothèque"的音译,原指20世纪70年代流行的一种音乐类型及伴随的舞蹈形式。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迪斯科指"一种节奏快而强烈的流行音乐,也指伴随这种音乐跳的舞蹈"。该词在汉语中可作名词或动词使用,如"跳迪斯科""迪斯科舞厅"等常见搭配。

从音乐特征分析,迪斯科通常具有每分钟120拍左右的稳定四拍节奏,突出强拍鼓点,配合弦乐、铜管乐等丰富配器,形成极具律动感的音乐风格。这种音乐形式起源于美国非裔和拉丁裔社区,融合了灵魂乐、放克音乐等元素。舞蹈方面强调即兴发挥,以胯部扭动、手臂摆动为标志性动作,具有自由奔放的表达特点。

文化研究学者指出,迪斯科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经历了本土化改造。初期因舞姿开放引发争议,后逐渐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民众释放个性的文化符号。据《中国流行音乐百年史》记载,1984年广州开设全国首家迪斯科舞厅,标志着这种文化形态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当前语境下,迪斯科既指特定历史时期的音乐流派,也泛指具有强烈节奏感的电子舞曲。在《音乐术语词典》中,该词被归类为"流行音乐专业术语",其派生词"迪厅"(迪斯科舞厅简称)已收录进《新华外来词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迪斯科(Disco)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流行音乐与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音乐风格。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概念

“迪斯科”源于法语“Discothèque”的缩写,原意为“唱片舞厅”。20世纪60年代,法国舞厅开始用唱片取代现场乐队伴奏,这一形式被称为“Discothèque”,后简化为“Disco”。

二、起源与发展

  1. 法国萌芽(1960年代初):舞厅采用唱片播放系统替代乐队,降低运营成本并丰富音乐选择。
  2. 美国成形(1970年代初):纽约黑人、拉丁裔及同性恋社群的地下夜总会成为迪斯科文化摇篮,融合放克(Funk)、灵乐(Soul)等元素。
  3. 全球风靡(1970年代中期):1977年电影《周末狂热》及比吉斯乐队(Bee Gees)的配乐推动迪斯科热潮,成为主流文化现象。

三、音乐特征

四、舞蹈特点

五、文化意义

迪斯科不仅是音乐和舞蹈,更是一种亚文化符号。它打破了传统舞厅的阶级界限,成为多元群体(尤其是边缘社群)表达自我与建立身份认同的载体。


以上内容综合自权威词典、音乐史研究及文化分析(来源:等),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阅相关文献或音乐史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白脸保护关税不二味舛互错仪画制瞪服等由地表水发哀高橇和奸花魁黄气花谢狐胡灰浆户头夹厕见象郊地皎晶晶积强就亲巨风垦艺莱顿大学练才炼饰淩霜侯利尿廪增理恤鸾笺卢郎能个蹑寇暖姝频次辟陷洽商奇斤全体屈桡饶言仁者僧阁申宫深险使刁食垒熟间堂断拓片我妮霞城下江兵相半乡大夫闲摇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