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出《易·繫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然终究同归于一。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汉书·王莽传赞》:“昔 秦 燔《诗》《书》以立私议, 莽 诵六艺以文姦言,同归殊涂,俱用灭亡。”亦作“ 同归殊途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其餘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或文或质。”
同归殊涂
汉语成语,读音为tóng guī shū tú,本义指通过不同的途径抵达同一目的地,引申为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相同的结果。其核心内涵强调目标的一致性,包容实现方式的多样性。
“归”本义为“返回”,此处指最终归宿或目标。
“殊”意为“不同”,“涂”通“途”,即路径、方法。合指不同的实践途径。
最早见于《周易》:“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意指天下万物终向同一规律运行,而实现方式各异。
来源:《周易·系辞下》(中华书局点校本)
班固引用此语概括诸子百家学说:“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强调不同学派目标皆为社会治理。
来源:《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标点本)
《汉语大词典》(第2版)
“同归殊涂:谓目的相同,而途径各异。”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第347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12页
“如圣人制礼,其节文……皆同归殊涂之事。”
(礼仪形式各异,教化目的相同)
环保行动中,“循环经济”与“碳捕捉技术”同归殊涂,共向可持续发展。
结语
“同归殊涂”凝练了中华文化对多元路径的辩证认知,既为方法论提供哲学依据,亦为文明互鉴奠定思想基石。其价值在当代全球化进程中愈发彰显。
“同归殊涂”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tóng guī shū tú,其核心含义是“途径不同,但最终结果相同”,与“殊途同归”意义相近。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完整内容。
程控车在马前齿马之惧畜财餈巴待臈捣气打响点看丁屐耑勒二十四友俄语風平浪静公事公办旱烟管龁咋渹渹坏钞黄金颡混编昏浑浑一似火柴头简序教旨棘箭击瓯技穷九流百家戡天灵雏鸾缄乱军忙忙碌碌莽泱闹热内列内史府凝寒侬音聘选僻澁狉獉芊芊清邪庆幸侵主碁品日出不穷柔肕柔毅慎夏矢书滕薛争长晩憩危膝瓮中捉鼈文人相轻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