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坐时高耸膝部。《南齐书·张融传》:“ 融 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
“危膝”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来源进行解析:
基本含义
指“坐时高耸膝部”,形容一种特定的坐姿。这一解释源自《南齐书·张融传》中的记载:“融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
词源与用法
由“危”(高耸)和“膝”组合而成,描述古人席地而坐时膝盖抬高的姿态,可能与礼仪或身体习惯相关。
部分非权威来源提出以下引申义,但缺乏古籍支持: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南齐书》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危膝》是一个成语,意为危险的膝盖。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行动中面临巨大的风险。
根据《新华字典》,危膝的拆分部首是脚,拼音为jiao1,笔顺为捺、横、横、竖。
《危膝》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隐士,他趁夜晚走在荒野之中,不慎陷入了一个深坑中。他坚持用膝盖支撑住身体,痛苦地等待着救援。人们听到他的呼救声后,前来营救,但发现他的膝盖已经严重受伤。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成语《危膝》,形容在行动中面临巨大的危险。
《危膝》的繁体字为「危膝」,拼音为wēi xī。
古代汉字对「危膝」这个成语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膝通常写为「膝盖」,而危字的书写也有多个版本,如「危难」、「危急」等等。古代文人在书法创作中常常运用多种字形,因此写法会有所变化。
他冒着危膝,成功地救出了被困在山洞中的小猫。
- 危险:形容可能导致伤害或损失的情况或事物。
- 膝盖:人体下肢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关节。
- 危机:形容一个人或群体面临的重大困难或危险。
- 危害:形容对人或事物有威胁或伤害的情况。
- 安定:形容无风险、平稳、稳定的情况或环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