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柔韧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伐木》“凡非时之木,水沤一月”原注:“水浸之木,更益柔肕。”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命缝人浣冬衣”原注:“凡浣故帛……擣小豆为末,下绢簁,投汤中以洗之,洁白而柔肕。” 缪启愉 校释:“肕,同‘韧’。”
柔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构词和典籍应用三方面解析:
本义为草木初生柔软之态,《说文解字》释为“木曲直也”,引申为质地软、性情温和。如《诗经·小雅》中“柔木”指韧性木材。
通“韧”,《集韵》注“肕,坚柔也”,指物体柔软而结实不易断裂的特性。《黄帝内经·灵枢》载“肉肕”即形容肌肉柔韧。
柔肕形容物体兼具柔软与坚韧的双重特性,强调“外柔内刚”的物理性质。例如:
该词属书面语,多见于传统科技与医学文献:
现代汉语中“柔韧”为通用词,“柔肕”多见于古籍研究或专业领域。其核心概念仍保留于“柔韧性”等复合词中,形容材料或人体组织的抗弯折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
“柔肕”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古籍例证:
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中多用“柔韧”替代“柔肕”,表示物体既能弯曲变形又不易断裂的特性(如皮革、藤条等)。
若需进一步探讨词源或古代用法,可查阅《齐民要术》相关注释文献。
榜例宝钞巴菽背城巢繇出人意底稿顶谒费气废人封圭睾鼓共话广泛害羣横倒竖歪洪帮鸿断鱼沉鹘睛昏冠浑庾紧急措施锦帏酒桶急装决疏爵土宽爽宽严联合战线炼金客连理树莲烛玲玲庐宇美学妙谛明经闹宗派泥蛋孽子孤臣牛衣青影琴瑟和好三尺锋洒扫应对山龙剩墨食日手到擒来授梓説话答礼儿塌趿腾身外褂违旧武达先师狎赏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