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内史府的意思、内史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内史府的解释

南唐 改中书省、门下省为“内史府”。《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 开宝 ﹞五年, 煜 下令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内史府”是中国古代官职与机构名称,其含义和职能随朝代演变而不同,主要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理解:


一、官职与行政机构

  1. 西周至秦汉时期

    • 职能演变:西周始置内史,协助周天子管理爵位、俸禄、官员任免等政务()。秦代设内史,负责治理京师地区,汉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汉武帝时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与右扶风合称“三辅”,共同管理关中地区()。
    • 政区名:秦代将京畿地区称为“内史”,以官名为政区名,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关中平原()。
  2. 诸侯国内史
    西汉初年,诸侯王国设内史,掌管民政,此制延续至隋代废除()。

  3. 隋唐时期
    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长官称内史监、内史令;唐初复称中书省,但“内史”仍作为中书省官员的代称()。


二、南唐特殊政制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为贬损制度,将中书省、门下省改称“左、右内史府”()。这一名称仅存于南唐,具有特定历史背景。


“内史府”一词需结合朝代背景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职能,可参考《周礼》《汉书》《新五代史》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内史府》的意思

《内史府》是指一个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机构名称,意为内地的官署。在古代中国,内史府是一个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特定地区的政务和人事。

拆分部首和笔画

《内史府》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内(內)字的“内部”,部首是入,笔画是4;史字的部首是口,笔画是5;府字的部首是广,笔画是5。

来源和繁体

《内史府》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当时内史府是国家的地方行政机构。在繁体字中,《内史府》分别是「內史府」。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尤其是秦汉时期,汉字的一些字形和结构与现代有所不同。《内史府》这个词在古代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基本上仍保留了现代的字义。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可能需要通过研究相关文献才能确定。

例句

1. 在历史上,内史府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内史府的职责包括管理民政、审讯案件等。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内史府长、内史府官职、内史府文书。

近义词:地方长官、行政机构、地方政府。

反义词:外史府、国家政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