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 官名。《辽史·国语解》:“惕隐,典族属官,即宗正职也。”《辽史·百官志一》:“大惕隐司, 太祖 置,掌皇族之政教……惕隐,亦曰梯里已。”《旧五代史·外国传一·契丹》:“其年七月,又遣惕隐率七千骑救 定州 , 王晏球 逆战於 唐河 北,大破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阿保机 在任联盟长的第二年,即在联盟内设立了一个新官职‘惕隐’。它的职务是管理 迭剌部 贵族的政教,即调节贵族集团的内部事务,以便确保他们对 阿保机 的服从。”
“惕隐”是辽代官职名称,主要职责为管理皇族事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辽史·百官志》记载:“大惕隐司,太祖置,掌皇族之政教。”
《中国通史》指出,惕隐的设立是辽代贵族管理制度的重要创新。
如需进一步了解辽代官制,可查阅《辽史》或专题研究文献。
惕隐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警惕、害怕被人发现。它有着负面的含义,通常用来形容人担心自己的秘密或者不良行为被他人发现而感到恐惧的心理状态。
惕隐的部首是心(xīn)和隹(zhuī),它的总笔画数为20。
惕隐是传统的简体字汉字,并且没有繁体的形式。
在古代汉字中,惕和隐的写法有所变化。惕的古代写法是“惕”;而隐的古代写法是“隱”。
1. 他一直惕隐于心,生怕被人发现他的不良嗜好。
2. 她常常惕隐地避免与人交流,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私事。
3. 他内心惕隐不安,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事可能会引起麻烦。
警惕、隐秘、隐瞒、隐蔽、隐匿、隐忍、隐私
拘谨、预警、戒备、谨慎、小心、警惕
大胆、无畏、不顾后果、放荡、无所畏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