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陡峭;峭拔。《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南山 峩峩,巖陁甗錡,嶊崣崛崎。”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崛崎,斗絶也。” 吕向 注:“嶊崣、崛崎,嶮貌。”此指山势。 唐 朱逵 《怀素上人草书歌》:“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此指书法。
“崛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ué qí,主要用于形容陡峭、峭拔 的形态,常见于古典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地势或物体的陡峭、险峻,如山崖的峭拔形态。例如《上林赋》中“嶊崣崛崎”即形容山势险峻。
扩展用法
在文学中也可比喻书法笔锋的刚劲有力。如唐代朱逵的诗句“转腕摧锋增崛崎”,以“崛崎”描述怀素草书的遒劲风格。
字形与字源
“崛”字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山短高貌”,强调山势短促而高耸;“崎”则指山路不平,组合后强化了陡峭之意。
近义词与反义词
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诗文或特定文学描写,需结合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文选·上林赋》及唐代相关诗作。
崛崎(jué qí)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多种含义。它可以指山崖险峻的地形,也可用于比喻人的才能或地位高峻。此外,崛崎还可以表示形容颇具气势或突出的事物。
崛崎的部首是山(山字头)和隹(乌鸦字尾)。它由13个笔画构成。
崛崎的繁体写法为「嶼崎」。
古时候,汉字「崛崎」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在古代字典中,也可以看到「嶼崎」、「嶮崎」等形式。
1. 安顿在崛崎的山上,我俯瞰着整个城市的美景。
2. 这座塔楼高耸崛崎,成为这个小镇的地标。
3. 他的才华和努力使他在演艺圈崛崎而起。
崛崎山、崛崎剑、崛崎风光、崛崎人才
陡峭、高峻、雄伟
平缓、平坦、平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