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蟠据。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遂致蟠固狡兔之窟,犹欲睥睨化龙之都。”
(2).犹言根深柢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吾家奴结党以蠹我,其势蟠固。”
“蟠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蟠据
指像盘曲的龙一样占据或盘踞某地,常用于描述势力、事物的长期占据状态。
例:宋·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中提到“遂致蟠固狡兔之窟”,即用此意。
根深柢固
比喻根基牢固,难以动摇。
例: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其势蟠固”,即强调势力根深蒂固。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古籍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蟠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坚固稳定,不可动摇的意思。
《蟠固》的部首分别是虫和囗,共有17个笔画。
《蟠固》是一个中文词语,来源于古代文献和语言。
《蟠固》的繁体字为「盤固」。
古时候《蟠固》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大致结构和现在相似。
1. 这座建筑物蟠固如山,经得起任何考验。
2. 只有蟠固的信念才能使我们战胜困难。
1. 蟠居:蟠固的居住。
2. 蟠踞:蟠居于某处。
3. 固守:坚守。
1. 坚定:稳定不变。
2. 坚韧:坚强持久。
3. 稳固:牢固不动摇。
1. 轻浮:不稳定、不坚固。
2. 不稳:容易动摇、倒塌。
3. 动荡:混乱不安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