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鳍足目的意思、鳍足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鳍足目的解释

适应水栖生活的食肉哺乳动物。体呈纺锤形,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多生活在海洋中。油脂和皮肉均可利用,经济价值大。主要种类如海狗、海豹和海象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鳍足目是哺乳纲中的一类水生食肉动物,其名称源于拉丁学名Pinnipedia,意为“长有鳍状肢的动物”。这类动物四肢特化为桨状鳍肢,趾间有蹼连接,适应海洋生活。主要包含海豹科、海狮科和海象科三个现存科。

从形态特征看,鳍足目动物具有流线型躯体,皮下脂肪层厚达3-15厘米,能有效保持体温。其鼻腔和耳道在潜水时可自主闭合,眼晶体呈球形以增强水下视力。齿列特化为圆锥形,适合捕食鱼类和头足类动物。

分类学上,现代研究将鳍足目分为:

  1. 海豹科(Phocidae):如斑海豹,后肢不能向前弯曲
  2. 海狮科(Otariidae):如北海狮,保留外耳廓
  3. 海象科(Odobenidae):仅存海象一种,以长牙著称。

这类动物具有独特的生态习性,如南极威德尔海豹能潜水600米持续82分钟,加州海狮的脑容量与黑猩猩相当,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繁殖期多集中在春季,实行一夫多妻制。

目前全球现存33种鳍足动物,其中地中海僧海豹、夏威夷僧海豹等6种被IUCN列为极危物种。国际捕鲸委员会(IWC)自1972年起全面禁止商业捕猎。

网络扩展解释

鳍足目是哺乳纲中的一个类群,现分类学中多归为食肉目下的鳍足亚目。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鳍足目动物是适应水生环境的食肉哺乳动物,体呈纺锤形,四肢演化成鳍状,擅长游泳。它们主要分布于寒带和温带海洋,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油脂、皮毛利用)。

2. 形态特征

3. 生活习性

4. 分类与代表物种
现代分类学将其分为3科:

5. 演化与分类调整
传统上作为独立目存在,现根据分子生物学研究降级为食肉目下的亚目。

总结来看,鳍足目动物是高度特化的海洋哺乳动物,兼具水生适应性与陆上繁殖需求,其生态和经济意义显著。

别人正在浏览...

贝书赑屃柴毁诚惶诚惧赤栜传发楚怀纯良促管村迳胆包身体端静恶叉白赖鰐海放论佛珠诟骂国内外函矢相攻红叶题诗家常荐书劫迫矜吝狂缪奎蹄林峦流丸鸾影赂田麦面门弟门额描写冥绝清士亲妮求名夺利镕炼搔头弄姿瑟瑟幕莎塔八祀享笇量坦克手探囊取物陶甓跳落佻勇铁锝停饮嗗嘟卧冰求鲤武弁物殉虾蟇憸滑萧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