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传统词类的意思、传统词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传统词类的解释

[part of speech] 传统的按词所表示的意义及其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而区分的词的类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传统词类是指汉语语法学中,根据词语的意义、句法功能和形态特征(尽管汉语形态变化不丰富)对词语进行的基本分类体系。它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框架,旨在系统化地描述词语在语言中的性质和作用。以下是其主要内涵:

一、核心分类(通常包含以下基本类别)

  1. 名词: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 意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名称(如“山”、“水”、“思想”、“北京”)。
    • 功能:常作主语、宾语、定语。
    • 形态:可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座山”、“一种思想”),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说“很山”)。
    • 参见:吕叔湘《语法学习》(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对名词的定义与功能描述。
  2.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或心理活动。

    • 意义:动作行为(“走”、“学习”)、存在变化(“有”、“消失”)、心理活动(“爱”、“希望”)、判断(“是”)、能愿(“能”、“应该”)、趋向(“来”、“上去”)。
    • 功能:主要作谓语,可带宾语。
    • 形态:可受副词修饰(“不走”、“正在学习”),部分可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吃着”、“吃了”、“吃过”)。
    • 参见: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对动词次类的详细划分。
  3.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

    • 意义:事物的性质(“好”、“坏”、“美丽”)或状态(“快”、“慢”、“安静”)。
    • 功能: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 形态:可受程度副词修饰(“很好”、“非常美丽”),部分可重叠(“干干净净”、“高高兴兴”)。
    • 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对形容词的释义及用法举例。
  4. 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

    • 意义:基数(“一”、“十”、“百”)、序数(“第一”、“初二”)、概数(“几”、“许多”)、分数(“三分之一”)、倍数(“两倍”)。
    • 功能:常与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补语等。
    • 参见: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对数词系统及其历史发展的论述。
  5.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 意义:名量词(“个”、“张”、“条”)、动量词(“次”、“趟”、“遍”)。
    • 功能:必须与数词或指示代词结合使用(“一个人”、“这次”)。
    • 形态:部分可重叠表示“每一”(“个个”、“件件”)。
    • 参见: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对量词用法的规范说明。
  6. 代词:具有指代或替代作用的词。

    • 意义:人称代词(“我”、“你”、“他”)、指示代词(“这”、“那”、“这样”)、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
    • 功能:可替代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等在句中作相应成分。
    • 参见: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61)对代词分类和指代功能的阐述。
  7.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态、语气等。

    • 意义:程度(“很”、“非常”)、范围(“都”、“只”)、时间频率(“已经”、“常常”)、情态(“忽然”、“渐渐”)、语气(“难道”、“简直”)、否定(“不”、“没”)。
    • 功能:主要作状语,少数可作补语(“好得很”)。
    • 形态: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不能单独成句。
    • 参见: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对副词功能及其修饰作用的分析。
  8.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共同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对象、比较、排除等关系。

    • 意义:时间处所(“在”、“从”、“向”)、方式依据(“用”、“按照”)、原因目的(“因为”、“为了”)、对象范围(“对”、“关于”、“除了”)。
    • 功能:介词短语主要作状语、定语、补语。
    • 形态: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带宾语。
    • 参见: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24)对介词(“介系词”)及其短语功能的经典论述。
  9. 连词: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等逻辑关系。

    • 意义:并列(“和”、“跟”、“同”)、选择(“或者”、“还是”)、递进(“而且”、“并且”)、转折(“但是”、“可是”)、因果(“因为…所以…”)、条件(“如果”、“只有”)、假设(“假如”、“要是”)。
    • 功能:表示连接关系,本身不作句子成分。
    • 参见:高名凯《汉语语法论》(商务印书馆,1986)对连词连接功能及其逻辑意义的分析。
  10. 助词: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附加意义或语法关系。

    • 意义: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吗”、“呢”、“吧”、“啊”)。
    • 功能:标志语法结构(“的”表定语,“地”表状语,“得”表补语),表示时态(“着”表持续,“了”表完成,“过”表经历),表达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
    • 形态:独立性最差,必须附着在其他语言单位后。
    • 参见: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对各类助词用法和意义的详尽解释。
  11. 叹词:表示感叹、呼唤或应答。

    • 意义:感叹(“啊”、“唉”、“哎呀”)、呼唤(“喂”、“嘿”)、应答(“嗯”、“哦”)。
    • 功能:独立于句外,不与其他成分发生结构关系。
    • 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对叹词的释义及常见用例。
  12. 拟声词:模拟自然界的声音。

    • 意义:模拟声音(“哗啦”、“轰隆”、“叮当”)。
    • 功能:可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等。
    • 参见: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对拟声词语法功能的探讨。

二、划分标准与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

传统词类是指语言中根据词的意义及其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所划分的类别。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定义

传统词类分类主要依据两点:

  1. 词义:如名词表事物名称,动词表动作行为;
  2. 句法功能:如形容词可作定语修饰名词,动词可作谓语。

汉语传统词类划分

汉语词类通常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其他语言对比

英语传统词类分为八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冠词、连词、感叹词,与汉语存在差异(如英语有冠词,汉语无)。

补充说明

“传统”一词强调这类划分是历史沿袭的语法体系。例如,汉语量词的细分(名量词、动量词)体现了语言特性。

如需具体词类示例或更多语法规则,可参考来源网页(如详细列举了八大类细分)。

别人正在浏览...

闇闇百不失一背约避难并闻薄食步牵车财神测辰钞击翠生生诞诈东园温明法兰克王国蕃育風禾盡起服属恭逊果糖烘帘槐色会见胡贾活便娇嗔交换机锦天绣地苦死来讯乐善好施猎俊劣丈卢都子靡葬木梃内官子逆珰配亨悄促促羣庙热谩入蜀记三乏生台事实事数时序碎务锁厅举人跳百索通达谙练统购通天狐托嘱玩法微步为力厢房享眺遐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