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襃绩的意思、襃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襃绩的解释

嘉奖功绩。 三国 魏 曹操 《谢袭费亭侯表》:“臣束脩无称,统御无绩,比荷殊宠,策命褒绩,未盈一时,三命交至。”《魏书·尒朱荣传》:“追终褒绩,列代通謨;纪德铭勋,前王令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襃绩”是由“襃”与“绩”组合而成的古汉语词汇,其字形、音义均具有独特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项解析:

一、字形构成

  1. “襃”为形声字,衣部,本义指衣襟宽大,引申为“赞美、嘉奖”(《说文解字》)。该字在《康熙字典》中被标注为“褒”的异体字,古代文献中多用于表彰功勋。
  2. “绩”从纟(糸)部,原指将麻纤维接续成线,后衍生为“功业、成果”(《尔雅·释诂》),如《尚书·尧典》中“庶绩咸熙”即指各项功绩兴盛。

二、词义解析 “襃绩”属动宾结构复合词,核心含义为对功绩进行表彰与记录,常用于古代官方文书或史籍。例如《宋史·职官志》载“考课之法,襃绩黜否”,指通过考核制度表彰功绩、罢黜失职。该词在明清方志中亦频繁出现,如《嘉兴府志》有“旌表孝行,襃绩尤异”之句。

三、语用特征

  1. 褒扬属性:多用于朝廷封赏、史官载录等正式语境,如《唐会要》卷六十四载“刺史有襃绩者,赐金鱼袋”。
  2. 复合词性:可作动词(实施表彰行为)或名词(被表彰的功绩),如《文献通考》中“凡襃绩,皆注于历”属名词用法。

参考资料:本文释义综合自《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修订版)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襃绩”是一个古汉语成语,发音为bāo jì,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使用场景

注意事项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或相关成语,建议结合权威词典或文献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柏屏百冶宝马标卖财赍侧轮车场藿村墅蝶魄对照讹火匪帮分为负带更深人静贵地孤垒还年花盘虎头公家故忌恶解夏草髻螺精诚所至矜倨津流技术革新九关九兰吉问狷迫均守峻特髡刖了眊敛色屏气沥陈猎郎骊驾略多于木栖拟规画圆偏偏倒倒攓掇敲尖黥劓擒奸讨暴弃瓢叟忍辱铠伸抖蛇脐石铠铁官钱亡厌吴苑鲜浓贤主小客觿辰